
“诗佛”王维有一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极具禅意,“水穷处”究竟是什么地方?有人解释为,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溪流可能由雨水汇集而成,登山者走着走着,发现水没了,那就索性坐下来,欣赏一下半山腰飘荡的云朵。原来水上了天,变成云,云又变成雨,下到山涧,汇流成又溪流。
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成,云起来,水还会远吗?哪怕身处绝境,也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一个人、一家企业都应该有这种“坐看云起”的境界。上周四,我参加了微软在柏悦酒店举行的虚拟化峰会,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孙建东的讲演让我联想起王维的这句诗----坐看云起,正是目前微软的真实写照。

微软虚拟化峰会----合作伙伴讨论
尽管微软于去年10月将Windows 7推向市场,迄今已经售出1亿套以上,Windows
7也因此成为微软最畅销的PC操作系统,但微软应该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最近苹果超越微软,成为世界头号技术公司,业界“后PC时代”的说法甚嚣尘上。
在平板电脑领域,微软正面临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挑战。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的前景也不明朗,Windows
Phone无论技术还是所占的市场份额,都遇到了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以及其他一些装置的全力阻击。过去靠PC操作系统打天下的微软将何去何从?
坐看“云”起!云计算是微软的“新水源”吗?微软虚拟化峰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行的。
虚拟化是当前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领域里最为热门的词汇,而且与前几年更多的停留在观望与评估层面不同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虚拟化用于实际的部署,虚拟化之势如火如荼。
服务器虚拟化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比如通过在一台服务器上建立多个虚拟机,可以保证更充分的物理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引申,它可以让管理员将以前多台服务器上的应用整合至一台服务器上,这样也就起到了削减物理服务器,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
但是,在微软看来,虚拟化并不是企业IT架构变革的终点,恰恰相反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所谓的服务器整合/削减、处理资源的聚合、更为灵活的资源调度只是一个基础,一个迈向更高台阶的基础,那就是云计算。所以,虚拟化本身并不是云计算,而只是走向云计算的途径之一。与虚拟化相比,云计算拥有更明显的优势: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提前效率、节省成本,不一而足。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限性,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架构与理念上转移,而“迈向云计算”无疑是众多客户们的终极愿景,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走好第一步,如何真正畅游云端,又如何有序的让“云”落地,都是要深思熟虑。而微软的独特优势与价值就在于,微软是唯一一家厂商既有能力构建和运营公有云的数据中心又在帮助客户搭建私有云方面有先进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经验。
事实上,微软在云计算方面的实力被很多人所忽视,比如Xbox
Live网络就是当前最大的网络游戏互动平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云。而在私有云方面,微软自己就是一个切身的实践者,目前公司的很多办公应用已经在通过应用虚拟化的交付方式为微软全球的员工提供服务,这一切都是基于微软自己的产品。
所以,从公有云方案与经验+私有云方案与经验+云计算相关产品的组合来看,现在还没有第二家厂商可以做到这一点。有些厂商可能会有很好的公有云,比如Google,但它不会为企业提供私有云解决方案,也没有这方面的自主产品,有些厂商现有的云计算的宣传更多的是一种愿景与设想,而没有什么实践经验。而微软之所以自信是最佳合作伙伴,是因为在每一步,微软都有相应的产品方案予以应对,并有众多合作伙伴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可以全面的协助客户顺利地完成IT架构的转型。
目前,微软云计算中心耗资5亿美元,占地相当于60个足球场,并且服务器数量以每月1万台的水平不断增加,在该平台上,每月承载了28亿的搜索、600亿个企业邮件处理、2400亿即时通信消息,并为200万个企业最终用户提供服务。
微软一直提倡的“云”+“端”的策略,一方面通过云带来更加强大与灵活的后端支持以及集中管控的IT系统。另一方面,强大的“云”需要新一代的“端“来支持,云与端的配合使得终端用户更加便利的访问各种信息与系统。目前,微软也是唯一能够提供从云到端的解决方案的厂商。孙建东表示:“微软认为采用现有的资源,按照现有的IT投入步调往前走,只要小心地选择平台和硬件,迁移到云上并不需要很多的成本而且投入是非常自然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