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春晚,踏平山寨成大道

(2010-02-26 12:19:42)
标签:

电视

春晚

山寨

北漂

文化现象

网络

it

分类: 羊屎蛋--我的观点

    春节过去了,又一场异彩纷呈的晚会大集曲终人散。其中办了几十年的电视晚会虽依然风光无限,但观众们对一成不变的节目模式已然开始审美疲劳,用葛优大叔的广告词说就是“群众不满意”,与此对应的是网络春晚则体现出了“高一级的味道”。

    如果说山寨文化是大批草根阶层在文化表现方面缺少出口和路径而表现出的“产能过剩”,那么网络春晚则是对这种“产能过剩”的正视和发挥。2008年的网民老孟孤立无援,2010年却成了在第一视频、新浪网等网媒大佬带领下的一次全体网民的激情狂欢。老孟卷土重来,改头换面的民间春晚在多家网站成功播出,也充分证明网络春晚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粗略统计了一下,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各类网络春晚不少于十家,第一视频和新浪则执掌了声势上的牛耳。其他一些春晚,最后也挂到网上,网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需要观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春晚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一种贴近大众的、影响力巨大的文化现象。

    网络春晚如此火爆是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试想,十年前的那种拨号上网,肯定不适合连续播出几个小时的视频节目,更不用说高清视频了,即使播,也没有多少人有条件看。

    现在的网络视频、网上直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视频网站日益受欢迎。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电视问世。这种自由开放的电视播出形式,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喜欢上了这种具有突破意义的看电视的方式。

    尽管电视台没有公开承认遇到了来自网络春晚的空前挑战,但春晚观众分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视春晚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过去,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春晚,也只能看电视春晚,这其实是不正常的;现在既有电视春晚,也有网络春晚,除夕之夜,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才是正常的。

    虽然网络春晚刚刚涌现,但其文化内涵已经体现出来。网络春晚的策划者们从一开始即从文化的角度定义自己的晚会主题。在这方面,第一视频春晚、北漂春晚、民间春晚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锁定民俗文化,一个锁定北漂一族,一个主打民间特色,都强调各自春晚的独特性。

    事实也的确如此,网络春晚互动性强、不像电视那样需要“字正腔圆”。网络春晚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像电视那样,总是靠几个名嘴撑场子,只要节目好看,哪怕是草根,都有可能借助网络春晚这个平台,一跃成为网络红人或者话题人物。

    网络春晚因其多元文化和亲民性,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但也有人担心,网络春晚热就像山寨文化,来时似乎气势汹汹,但很快又无声无息。我并没有这样的担心,我认为,脱胎于山寨文化的网络春晚,已经超越了亚文化阶段,成为一种满足大众需求的主要形式。网络春晚会继续存在,但大众性和文化性将进一步突出。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更会以平常心看待网络春晚,看待网络春晚这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