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在中国创作的第一幅油画(组图)

(2010-02-21 21:48:12)
标签:

利玛窦

400周年

油画

科技

传教士

文化交流

it

分类: 羊眼珠--我的摄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去世,第二天,中国教友、画家游文辉绘下了利玛窦的画像。这幅画于1614年被带回罗马,在耶稣堂展出。400年后,这幅由中国人在中国创作的第一幅油画重新回到了中国······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400周年,中国和意大利将联合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著名学者。利玛窦(Matteo Ricci)生于1552106日,卒于1610511日)。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马泰奥·里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

    公元16世纪,世界历史出现巨大转变。中世纪的黑暗愚昧在地理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下被渐渐冲淡。科学思想战胜了封建迷信,人本主义冲破了宗教禁锢。面对迅猛发展的基督教新教派,罗马教廷这座衰朽堡垒摇摇欲坠,它的守卫者们惶惶不可终日,挣扎着维护教廷渐趋黯淡的光芒。天主教维新组织耶稣会派遣大批成员到世界各地传教,以扩大罗马教廷的影响范围。1578年,利玛窦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乘风破浪前往印度,开始了他的远东传教之旅,并于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从此,他把后半生交给了中国,行程路线贯穿南北,最终辞世于北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经典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的出生地:马切拉塔城。利玛窦是第一位把欧洲近代文明慷慨介绍到中国的西方人,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认真钻研中国典籍的西方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意大利出土的利玛窦时代的箱柜。《利玛窦传》一书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美国《生活》杂志亦将他评为公元第二个千年内(1000年 - 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当时,欧洲的科技已经相当先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意大利皮革油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力量战胜运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但丁的《神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人体结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浑仪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天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星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曾明确表示,他带在身边所有的欧洲物品和工具之中,引起中国文学家最大兴趣的就是水晶三棱柱,它可以随着光线的折射,产生五彩缤纷的彩虹色。他把他带到中国的水晶三棱柱赠送给数十人,从最初赠送给广东官员,到最后赠送给万历皇帝。水晶三棱柱成为伟大友谊的象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也曾全力帮助明朝军队提高兵器制作水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从意大利到中国: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词汇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抵达澳门。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而且问世后不久,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皆出于此地图。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音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太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