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蚂蟥诞生(组图)

(2009-12-29 08:52:03)
标签:

蚂蟥

水蛭

泉眼

罐子

栗子

it

分类: 羊屎蛋--我的观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家在乡下,没有泳池,只有池塘。我们也不叫池塘,就叫“湾”。在我们小孩子眼里,那湾要比城里孩子的迪斯尼乐园有趣得多。湾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泉水从地下汩汩地冒出来,泉眼四周围起一圈细沙,看上去像蚁巢。

    我们经常蹲在湾边数泉眼,有时候有蚂蟥从远处游来,像神仙一样自在。数累了泉眼和蚂蟥,我们就脱得一丝不挂,扑腾一声跳进湾里游泳。但我们也不叫游泳,叫凫水。湾里有很多水草,很多蚂蟥就躲在水草里,它们会悄悄在附在我们的身上,吸我们的血。

    听大人说,吸得时间长了,蚂蟥就会钻进我们的身体里。所以,我们凫水的时间不会很长,十分钟左右吧,就跑到岸边看看身上有没有蚂蟥。如果有,就用手掌用力拍。蚂蟥一受刺激,身体一缩,便从身上掉了下来。这个时候,蚂蟥成了我们的玩具,我们把树枝戳它,越戳,它越缩,最后缩成了“栗子”。玩够了,再把“栗子”扔到泉眼边,眼看着它的身体慢慢伸展开,灰溜溜地游走。

    蚂蟥,又叫水蛭,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医用水蛭大多靠养殖。下面这组照片记录的就俄罗斯莫斯科附近一家水蛭养殖场的情况,如果你在农村生活过,看了这组照片,肯定会联想起那段像水蛭一样自由自在的日子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家养殖场占地面积2500平米,共养殖了350万条水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有400多个品种,外观大同小异,只有身上的花纹不同,有黑色、微绿、褐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都养在大水罐子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罐子用白布蒙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因为水蛭逃跑能力惊人,所以,水罐子必须封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有10只眼睛,但无法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水蛭觅食主要靠嗅觉与触觉,所以,水蛭喜欢清澈的水,它们是很好的水质检验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医用水蛭身上共有102道环,上面有一些小小的“丘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有一个前吸盘,一个后吸盘。前吸盘里有“颚”,每个“颚”上有90颗牙齿,共270颗牙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个养殖场最大的水蛭长35厘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的唾液有止痛的功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周换水两次,适当保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是地地道道的吸血鬼,需要用从屠宰厂购来的血液,当然,必须是健康动物的血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食量惊人,可以一次吸下自身重量5倍的血液,此后3到4个月不食都没有妨碍,甚至一年不再喂食都不会饿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繁殖水蛭最好用沼泽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怀孕的水蛭身上发亮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的茧,每个茧里面约有十几条水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难得一见的水蛭出生画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出生后头几分钟的生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水蛭的寿命约为6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