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酷的免提手机
春季,免不了春心荡漾。晚上,几个哥们钻进芦月轩,几杯小酒下肚,一大锅“可能是最好吃的羊羯子”见底,于是开始腾云驾雾,虽家住城北,却有点找不着北了。
好不容易摸回家。
一进家门,LP迎上来,做迷人状。一声“官人哪”未落,便欲将洒家拉入怀中。被我一把推开:“别,别,小心整出艳照门!”
“瞧你那德性,还艳照门呢,你也不撒瓶普京照照!”
我这个气呀。非得给她点颜色瞧瞧不可。遂大声宣布:“我有新欢啦!”
LP:“有新欢啦?谁呀?”
“我的手机!”
LP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还不如一部手机?”
“那当然。你看啊----”我扳着指头给老婆数起这手机的好处来,“第一,我想玩它就玩它,而且越玩越想玩;第二,我每次碰它,每次摸它,它都有反应。第三,我无论对它说什么,它从来不会怀疑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在事实面前,LP有点理屈词穷:“那,那,对你来说,这手机真像女人?”
“不是像,而是比女人还要好----我说什么,它听什么,你呢?!”
那位看官问了:难道这手机真的比女人还好?
当然不是,知道什么叫欲擒故纵吗?对我们男人而言,当然是爱手机更爱美人,不对,是爱手机更爱LP。这才是做男人的最高境界啊。
而且,爱手机也应该爱之有道,否则,它不仅不会比老婆更好,反而害了你的健康。
又是老一套,手机辐射?
当然不是,在我这里你只会看到最新的东西,手机辐射是哪年的新闻了!而且这辐射对身体究竟有没有害处,科学家到现在也无定论,我当然不会拿这幅射说事儿。所以,你不必担心手机会将你的大脑“烤焦”的问题。可是,我必须提醒你,一些最新研究仍然证明,手机会以其他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这些方式可能是你没有想到的。
1. 医生的“脏”手机
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很多人面临的一个与手机相关的健康威胁可能不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手机,而是医生的手机。土耳其恩多库兹马伊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当地200名医护人员的手机进行检查,寻找已知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菌,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
研究人员发现,94.5%的手机都被某种细菌所污染。也就是说,在20部手机中,就有大约19部被污染。更为严重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的一些细菌中竟然包括“超级病菌”,即对一种以上常用抗生素具有抗性的细菌。即便如此,研究人员发现,只有约10%的医护人员定期清洁他们的手机。
实际上,医生、护士们可以轻松化解此类问题,比如用喷雾消毒剂或用消毒棉球擦拭。即便不是每天两次,也应该做到至少一天一次。
2.开车打手机
尽管手机释放的辐射可能并不足以影响我们的大脑,但谈话本身或许会造成伤害。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特别研究了司机在用手机通话时的脑电波,结果发现即便是接听电话,也会使专注于驾车的大脑活动量降低37%。
科学家告诉我们,开车打手机是一种高危活动——非常、非常的危险。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一点。即便是用车载免提电话或耳机接打电话也不能保证司机百分百地安全。调查发现,开车打手机的司机发生涉及人身伤害的车祸概率是开车不打手机的司机的四倍。
3.走路打手机
司机或许并不是唯一面临与手机有关的车祸风险的人群,青少年在过马路时打手机,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研究人员通过一个虚拟现实场景,对77名年龄在10岁和11岁的儿童进行调查,以研究过马路时打手机会对他们的安全造成怎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孩子们打手机时,他们对交通的注意力(即研究参与者左顾右盼的次数)下降20%。与此同时,发生车祸的风险增加了43%。即便是成年行人,走路时打电话也会分散注意力。不过,成年人相比儿童更有可能避开伤害,一般情况下,他们面对危急情况时更善于灵活应对。
4.幻振
与汽车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和可怕性相比,一些手机用户经历的幻振可能显得微不足道,而对于手机产生的这种副作用的潜在危害,他们自然也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实际上,很多手机用户均报告说感觉到振动,但当时的手机却处在“沉默”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经历了一次幻振。
如果经常使用手机,手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你的一部分。这就像是一天24小时穿着一双紧身袜,脱下来的时候,你仍觉得它们还留在脚上。也就是说,即使手机不在某个地方,你也会认为它在那里。对手机的依赖可能将我们中的一些人训练成“神经质”——手机明明纹丝未动,但他们却感觉到手机在振动。对于手机用户而言,拿出手机所能得到的一个“奖赏”就是阅读收到的短信,一次又一次获得奖励最终促使他们更加频繁地拿出手机。
5.狂发短信伤拇指
实际上,手机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一点,随着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拇指自然而然地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由于疯狂地发短信,一些手机用户的拇指出现疼痛和水泡,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黑莓拇指”。这是重复受压造成的损伤,由于过度使用,拇指根部出现疼痛、麻痹、不适等症状。拇指遭遇的不幸被称之为“重复性压迫损伤”或者“重复性运动紊乱”,虽然有时症状很轻,不会带来太大危害,但最终酿成严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6.导致接触性皮炎
对于那些对镍等金属过敏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遭遇手机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接触性皮炎。皮肤科医生最近几年发现,因对手机中金属元件过敏而染上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一些人对镍的过敏反应非常强烈。
目前,镍已被广泛用于大量产品的加工和制造,其中包括珠宝、皮带搭扣以及表带。在发达国家,镍是造成接触性皮炎的罪魁祸首。镍过敏症状包括皮肤微微泛红、明显的皮疹甚至于脓疱。
7.高分贝音乐损伤听力
手机并不是唯一一个因让我们的耳朵暴露在嘈杂噪音环境之下而备受指责的设备。随着技术集成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设备被“合为一体”,促使更多的人利用手机存储和播放他们最喜欢的音乐。但问题是,为了让自己忘我地陶醉在音乐世界之中,很多手机用户将音乐声调得过高。
过度暴露在噪音环境之下,我闪的听觉可能会遭受永久性损害。专家指出,声音超过85分贝便会损害听力。正常的谈话在大约60分贝左右,MP3播放器的立体声耳机却经常达到100分贝。幸运的是,避免听力受损的方法非常简单:调低声音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