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骆正·地书

(2008-04-14 10:47:13)
标签:

地书

骆正

书法艺术

李煜

丹麦

it

北京游 161-1.jpg 

 

    不了解,就容易误解。CNN如此,BBC如此,我也同样如此。以前在公园里,经常看到老头老太太,拿着根棍子,很认真地在地上写着什么。

    后来知道,这就是地书。但我仍未在意:棍子一端绑上块海绵,蘸上水,在地砖或石板上写字,边写边干,用不了一袋烟的功夫,你的作品就没了,时间比冰雕、雪雕还短,玩罢了。

    这个周末,去了趟颐和园。在昆明湖东侧的石板路上,又遇到地书爱好者。地书者是一老者,约60岁左右,穿一身松松垮垮的牛仔装,但此人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他和我以前见过的地书者不一样,他是两手同时握笔。两手同时握笔写字的人我以前也见识过,但他与我以前见识过的两手同时握笔写字的人又不一样(这几句是仿刘震云笔法),他两手同时写出来的字像镜书,左手写的与右手写的正好相对。

    谁有这么好的大脑,同时控制两只手,写出神采飞扬的字来!正在这时,一群老外由此路过,也被老者的地书所吸引,便驻足观看。老者抬走头,问导游,老外是哪国人。导游回答“丹麦”。老者说:“Welcome. I’ll write ‘丹麦’in Chinese.”

    老外齐声说好。老者唰唰唰几笔大花,两个“丹麦”便跃然石板之上!只几秒钟功夫,几名丹麦女游客便成了老者的粉丝!!

    我惊叹不已,但也只是惊叹不已而已。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便向前走去。顺口说了句:这老头,厉害!

    旁边一位游客接口说:“当然厉害,他是北大心理学教授骆正!”

    我不由地回望:北京真乃藏龙卧虎之地,过去自认为地书不过是退休老头闲来无事,用于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想不到北大教授也卧虎于此。当然,我也是虎----马虎!

北京游 161-1.jpg 

    花絮:骆正正在写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就在这时,丹麦旅游团由此路过。为了表示欢迎和友好,骆正顺手写下了“丹麦”。结果,李煜的词变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丹麦”。不知道旅游团中有没有懂中文的,否则一定会奇怪:丹麦人哪有这么多的愁啊!

 

附:地书

北京游 161-1.jpg 

    地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一个创造性的分支。所谓地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把大地当纸清水为墨的书法艺术,这种艺术使用的笔其实只是笔尖型的泡沫塑料。练习地书不但可以使书者本人的情绪得到痛快淋漓的抒发,还可以使其气质修养得到提高,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而地书活动由于户外书法这一特殊的形式,更是很好地把动静结合起来,使人们更好地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北京游 161-1.jpg

    地书不仅有助于个人气质修养的熏陶,更可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地书练习者在书写时会很容易地将各种不愉快的琐事忘掉,重新唤回愉悦的心情。加上地书活动多是在露天进行,练习地书的老年人可以就此走出狭隘的个人空间,在户外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以书会友,充分与人交流,避免了孤独情绪的出现。伴着公园里的鸟语花香,弘扬着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享受着相互之间的帮助和鼓励,地书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举多得的休闲娱乐的好活动。

北京游 161-1.jpg

    骆正教授认为:地书有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之说:“这个锻炼好啊,因为不要纸不要墨,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在屋子里写字是个封闭的环境,在公园里写呢,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天气晴朗,感受空气的味道。空旷的环境比较起家里相对闭塞的空间,心境自然豁然开朗,这个就是地利;而人和,是指在外部空间里,有很多有品位的游人,人际关系的互动,笔友之间也可以交流。无意间,天地人竟然都具备了。以前只感到放风筝是和天空融为一体,可现在在昆明湖湖边,视野开阔,身旁碧波荡漾,波澜不惊,湖光山色,以水为墨,以地为卷,真正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北京游 161-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