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天沛
袁天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91
  • 关注人气:2,9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诺山寨游记

(2012-08-18 16:28:01)
标签:

基诺山寨

基诺族

西双版纳

旅游

分类: 游记

在西双版纳旅游的第一站就是基诺山寨,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基诺山寨游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约为25000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普洱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族的山寨,多建于山顶或半山腰上,山寨周围和寨中无一块平地,四周森林环绕,有着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山寨鸟语花香,大雾弥漫着整个山寨,当太阳出来后,山中的山寨形似悬在空中,美景诱人。
     

 一个牛头代表一个基诺族男子成年。也就是说,当男子成年之后就要杀一头牛,并将牛头挂在树上。沿着山路两边的树木上,到处都挂着牛头。

 基诺山寨游记


快到山顶时,迎面看到十几米高的巨大女神阿嫫腰北塑像,顺着山势而立,女神胸前两个隆起的土包,长满了绿草,女性特征很是明显。玛黑和玛妞的雕像就位于女神雕像的下方,在太阳花的簇拥下,忠实地守护着基诺人的乐土。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山寨游记

卓巴,一个老人,相当于山寨的头人,带领着几个猎手,用七音竹筒演奏基诺歌曲,这是基诺山寨每天都不间断的祭祀女神阿莫腰北的活动。七音竹筒,又叫七柯,这个具有原始狩猎特点的乐器,已被列为西双版纳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祭祀时用它演奏是感谢主宰万物的神女,也有与神女相爱的寓意。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族妇女上衣为无领对开,上半部多采用黑布或白布,下半部及衣袖用红、蓝、黄、白等7色布配制或刺绣而成,用红色镶边,上衣背部缝一块约3寸见方的白布,上面绣有圆形太阳花式图案(基诺族称月亮花);内衣为上部呈方形下呈菱形的兜肚式紧身衣,上部方形为鲜艳的条饰花纹,  下部菱形绣着各式图案。下身多着红色镶边的黑色合缝短裙,并用一尺左右的黑布缠绑小腿。发型为椎髻,婚前髻在脑后右方,婚后髻在前额正中。头戴披风式尖帽,这种尖帽用长约60公分,宽23公分的竖线花纹土布对折,缝住其一边而成,戴时又在帽沿上折起一指许的一道边。

 基诺山寨游记


历史上,基诺族村寨均分布在深山密林中,几乎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没有民族文字,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社会形态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基诺族用40多年时间,从“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时代一步跃入社会主义社会,走完了人类社会需要几千年走完的社会形态。但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氏族公社“埃莫”制度余留的文物和痕迹。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族有明确的自我称谓,汉族文献词典称之为“攸乐”。“基诺”即“舅舅的后代”。在基诺族中,舅舅在家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监护外甥的成长及取名、订婚、结婚等重大问题上,几乎拥有与外甥的父亲一样的权力。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山寨游记

景区主要体验项目有:“牛角字”、“大鼓门”、“牛头路”、“祭祖先玛黑、玛妞”,“奇科、布姑演奏”、“拴平安线”、“创世女神阿膜腰北塑像”、“太阳花坛”、“敬酒迎宾”、 “基诺族图腾柱”、“大公房基诺文化博物馆”、“基诺族成年礼”、“卓巴房及卓巴文化馆”、“织‘砍刀布’”、“基诺大鼓舞”、“打铁”及以展示西双版纳边境土著文化为主题的“土著部落”。

 基诺山寨游记

基诺山寨游记

希望未来在基诺族山寨继续保持淳朴的民风,自然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