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飞:让公众监督倒逼执法机关积极作为
(2013-08-20 08:00:05)
●让公众监督倒逼执法机关积极作为 作者:石飞
北京朝阳检察院经过近三年筹建,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平台,辖区内各行政执法机构按时将所办理的案件输入平台,加大透明度,形成“无缝监督”,防止出现有案不立、压案不查等问题。执法单位不作为不立案将受追查。(8月19日《京华时报》)
朝阳检察院建立的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对于鞭策行政执法机关积极作为,效果明显,值得肯定。由此,我联想到了如何鞭策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切实重视和及时处理待群众举报的问题。目前,基本上,各地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都设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有的地方还公布了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而且还在当地官方网站上开设了专门的电子信箱和纳言“园地”。应该说,上传信息的渠道很多。
然而,我所关注的是,传上去的意见有用吗?我的总结是,绝大多数没有用,“泥牛入海”。我经常在媒体看到这样的消息,对某某贪官或对某某违规违法行为,有人数年、十数年不间断地向上反映,寄出的人民来信多达几十件几百件,始终无人过问,结果还是他牵扯以致案情败露的。这说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收到后,过问不过问、查处不查处,是不是置若罔闻、抛进废纸篓、彻底删除信息,全凭他们自己的心性,老百姓尤其是举报人是无从知晓的,只能是个无底的“谜”。这也就让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既能懒政和不作为,又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自我吹嘘如何竭力为民,辛劳勤政。
对此,我有着直接感触。南京市中心的鼓楼地铁站的2号出口处,每天下午至夜晚,总有中巴车堵着出口违停拉客,经常串停着三四辆、六七辆,不仅进出地铁站不便,而且堵塞人行道,难以往来通行。对此情况,我和附近的居民从年初到现在,三天两头向110、鼓楼交警队以及市政府热线电话举报,累计不少于20多次,始终没有人来过问。难怪有的市民说,最懒的交警在南京鼓楼区。然而,相关部门还在媒体上大言不惭地自吹自擂,如何如何的倾听民意,如何如何的为民解忧。好不知耻焉!
如何让这些懒政的公仆勤政起来,有所作为呢?朝阳检察院设立两法衔接机制的经验可以借鉴。即相关执法部门把所收到的举报信息摘要汇总给当地政府网站,如实公布(要保护举报人,隐其姓名身份信息),让群众监督,看看哪些及时办理了,哪些尚在悬着。暂时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拖而不办的,要予以追究。每月更新,接受公众监督,这势必能够形成有效有力的倒逼机制,鞭策行政执法机关积极作为。
◎新闻链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8/19/content_
北京朝阳检察院经过近三年筹建,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平台,辖区内各行政执法机构按时将所办理的案件输入平台,加大透明度,形成“无缝监督”,防止出现有案不立、压案不查等问题。执法单位不作为不立案将受追查。(8月19日《京华时报》)
朝阳检察院建立的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对于鞭策行政执法机关积极作为,效果明显,值得肯定。由此,我联想到了如何鞭策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切实重视和及时处理待群众举报的问题。目前,基本上,各地党委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都设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有的地方还公布了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而且还在当地官方网站上开设了专门的电子信箱和纳言“园地”。应该说,上传信息的渠道很多。
然而,我所关注的是,传上去的意见有用吗?我的总结是,绝大多数没有用,“泥牛入海”。我经常在媒体看到这样的消息,对某某贪官或对某某违规违法行为,有人数年、十数年不间断地向上反映,寄出的人民来信多达几十件几百件,始终无人过问,结果还是他牵扯以致案情败露的。这说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收到后,过问不过问、查处不查处,是不是置若罔闻、抛进废纸篓、彻底删除信息,全凭他们自己的心性,老百姓尤其是举报人是无从知晓的,只能是个无底的“谜”。这也就让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既能懒政和不作为,又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自我吹嘘如何竭力为民,辛劳勤政。
对此,我有着直接感触。南京市中心的鼓楼地铁站的2号出口处,每天下午至夜晚,总有中巴车堵着出口违停拉客,经常串停着三四辆、六七辆,不仅进出地铁站不便,而且堵塞人行道,难以往来通行。对此情况,我和附近的居民从年初到现在,三天两头向110、鼓楼交警队以及市政府热线电话举报,累计不少于20多次,始终没有人来过问。难怪有的市民说,最懒的交警在南京鼓楼区。然而,相关部门还在媒体上大言不惭地自吹自擂,如何如何的倾听民意,如何如何的为民解忧。好不知耻焉!
如何让这些懒政的公仆勤政起来,有所作为呢?朝阳检察院设立两法衔接机制的经验可以借鉴。即相关执法部门把所收到的举报信息摘要汇总给当地政府网站,如实公布(要保护举报人,隐其姓名身份信息),让群众监督,看看哪些及时办理了,哪些尚在悬着。暂时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拖而不办的,要予以追究。每月更新,接受公众监督,这势必能够形成有效有力的倒逼机制,鞭策行政执法机关积极作为。
◎新闻链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8/19/conte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