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麁相
(2012-02-16 02:54:52)分类: 成长的烦恼 |
昨天晚上又是猪仔所在的班级家长互助会。
按照会议流程,大家先讨论了电影《土拨鼠日》带来的启发,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相。
这部电影是讲一个事业有成但性格傲慢不屑关注他人感受也不觉得生活多美好的男主播,在去一个小镇上采访当地一年一度的节庆“土拨鼠日”时,莫名其妙地陷入一个时间怪圈,他被困在土拨鼠日的这24小时内,一日复一日,无论他做何挣扎,周围的人物、地点、事件、发生时间,都在重复,像一盘搅了的带子,在一个点上不断重复。但只有主人公自己发觉到这令人崩溃的怪圈。他从惊讶,到恐惧,到挣扎,甚至拼死,都不能跳出这个时间怪圈,就算他将自己杀死,第二天六点钟的酒店闹铃还会在同一个场景下让他重新苏醒。
长时间痛苦挣扎后,主人公在自己都没有感觉到的情况下,慢慢改变。他逐渐接受了这个令人窒息的怪圈,并且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他在“同一天”中,了解了小镇上发生的所有事件并且逐渐体会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在“同一天”里学习了很多自己以前并未感兴趣和关注的领域,比如弹钢琴(他在这不断重复的“同一天”中,从一个初学者练习到可以完美演绎爵士钢琴),他甚至利用这“同一天”,终于赢取了同去采访的女编导的爱情。
在影片结束时,这个以前孤傲,自大,从不关心别人感受的人,变成了小镇的天使,帮助每个在那一天遇到麻烦困难的人,大家都爱极了他。而女编导也终于接纳了他的爱情。
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时间终于跳出了怪圈,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当什么都无法改变时,接受一切并且改变自己。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甚至相当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痛苦总会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不知道谁的主意(我猜是耘妮),正式把我们这个家长每月一次的互助会更名为“土拨鼠日”。这真是精彩的创意。
在会上,大家还交流了自己最近带孩子遇到的困难。我和另外一个妈妈不约而同都谈到面临最近孩子在班级里遇到的有关于与其他孩子交往方面的小苦恼。这个问题虽然是由另外那个妈妈提出的,但马上触动了我,因为刚好猪仔最近也陷在同样的麻烦和苦恼中。
事情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属于那种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心情平静,轻松的父母,可能完全不是问题,可以云淡风轻地一笔带过,不留一丝阴影。某位爸爸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因为你觉得苦恼,所以你的孩子也陷入同样的苦恼中。”
这句话把我的情绪主体死死钉在原地,我的迷茫和顾虑瞬间从发散状态回到内在,和自己面面相觑。
我把这位爸爸的话用慢镜头在心里反复重播,放大,解释——猪仔的苦恼,貌似是由于她自己的真实遭遇而发,但真相却是——我在内心里,不能顺利接受这样的遭遇,而导致猪仔也徘徊在她的苦恼中没有摆脱——?
在这次会议之前,这件小事只是让我“隐约感到有些不舒服”的感受,基本上处于忽略状态,甚至在会议之始,大家说最近遇到的苦恼时,我还表示“最近一切都好,没什么烦恼事。”但当另一个妈妈提到这件事时,却立刻激起我强烈的“同感”。
如果猪仔在场,她会有强烈的“同感”吗?我想不会。孩子们的“忘性”是很大的,甚至被小朋友打了回头都不记得,照样一起玩得很好。
那我干嘛要介意呢?于人无益,于事无补。
那个智慧的爸爸说:“因为你觉得苦恼,所以你的孩子也陷入同样的苦恼中。”
会后大家聊天时发现,类似猪仔的遭遇,还有其他孩子也遭遇过。但貌似并没有造成苦恼,有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心大’,她不喜欢的人和事就完全不理会,无论对方怎么缠着他,她都会假装没听见。”我承认那一刻我实在很羡慕这样的孩子有着完善强大的屏蔽功能,使自己不会太受伤害。而小猪相对而言,确实是个敏感的孩子。
其他呢?会不会我也太过敏感?
说实话,有时我真有点迷茫。在“智慧地发觉”还是“智慧地忽略”之间摇摆,在敏锐和敏感、粗顿和细微之间寻找平衡,试图分清正确的方向却总一不小心走上岔路。
这个明明是属于猪仔的遭遇和感受,为什么会引发我的苦恼?那位智慧的爸爸的提示让我不停在记忆库中搜索。我小时候,在被强势的小朋友施压时,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偶尔,大人也会不以为然地点拨我一两句:“你就¥……%¥&,不就得了嘛!”可貌似并没有帮到我,我的压力和紧张还是停留在那里,不知所措。虽然我并不是个好斗的小孩,但也会面临和其他强势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的事情,这时家里大人总是“很及时”地把我喊回家,但态度生硬冷漠,回家后并没有任何解释或疏导,好像我犯了什么错,该自己去面壁思过。也许大人们只是觉得,在孩子马上就要起冲突的时候把他们分开,事情就结束了。
那时,我的心中充满委屈和郁闷——为什么我要被欺负?为什么不仅没人帮我、理解我,甚至都不允许我去孤军奋战一下?
童年留下的阴影,总像一个黑洞埋在你一生的路上。你不挑战它,它就会挑战你。这是我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面临的现实。
虽然我的女儿面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经历并不一样,但那种来自强势小朋友的压力——有时候可能也不是对方故意的,毕竟每个小朋友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生活背景。但还是触动了我那个属于自己的压力的黑洞。我在猪仔面前貌似轻松,不在乎,不做任何负面评价,但我心里分明在微微泛起似曾相识的委屈和郁闷,我本能地以为猪仔也会像我当年一样感受压力和紧张,不知所措。我对待小猪的的方式比我小时候的遭遇升级了些,我没有阻止她偶尔被激发的反抗行为。我对猪爹说:“那是她在这种困境下,自己成长出的解决问题的智慧。她要借此增长交往技巧和心理力量。”
但是,难倒猪仔收到了我隐藏和掩饰得这么好的情绪?他们说,其实小孩子是最不可能被骗到的,在孩子面前,你的一切都大白于天下,无论你嘴上怎么说,孩子看到的都是真相,并将其无选择地复制在自己身上。
开会回来,我心里一直不能平静。我问猪爹:“今天会不会说得太多了?不过是小孩子之间正常的事情。”在这种纠结的情绪下,半夜我竟然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把自己活活吓醒,无法入睡。梦的结尾,在我心目中象征勇敢、智慧和力量的耘妮同学,在我最恐惧的时候突然冲过来说:“这里有我,你快从那边跑吧!”而我顺手抱起地上一个并不是猪仔的小婴儿,疯狂逃窜,我一边笼罩在巨大的恐惧中,一边还想保护那个小婴儿免受危险和惊吓……
我以为自己已经可以看开很多事,可以放开很多执著。但“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一根小稻草,足以考验我的修行。
什么时候,我才能“无受想行识”。就像我在会上斩钉截铁对猪爹说的——“那是大、德、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