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需要多少力量改造自己?
(2011-08-19 12:50:58)分类: 芭学园的日子 |
大李约我和光头“聊聊”。
被大李请去“聊聊”的,基本都是在孩子的身上发现了问题,有可能会妨碍孩子的成长,而且这些问题来自于家庭的影响。
我接到“邀请”后很狐疑——猪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本来打算约在这周的面谈,因为光头出差的归期未定,一拖再拖。昨天晚上光头终于回来了,今早去送猪仔上学时,光头被大李正好堵在学校门口问:“你怎么那么忙?”
很忙的光头一早还要去公司开会,我们在学校门口向大李简单了解了一下猪仔的问题。
大李说,猪仔在学校里大多数情况都还好,社交和工作都没什么问题,不用太担心。只是老师们通过观察,觉得猪仔太过“谨慎”——当某件事她觉得不应该做,不安全,就会在心里给自己设限,然后就不去做了。即便别的小朋友都做,她也不做。或者如果她正在做一件事,某位小朋友过来说:“你不能做这个!”她立刻就停止了。
大李说,我们觉得,这可能是来自家庭的影响,通过我们的观察,从你们对孩子的眼神、身体语言和行动的表现来看,我们觉得你们对孩子有太多……那种“过于精致的关注”。你们两个人平时都是心很大,对事情很想得开的人,但对孩子,应该心态更放松一些。否者孩子的过于谨慎,会防止她探索。“如果这样的话,我不知道她6岁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发展状态……”
因为担心孩子“还不够放得开”,而找家长谈话,要求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改变自己的心态,这大概也是芭学园的特色了。很多传统幼儿园里,对于“乖乖听话”的孩子是很放心的,太“放得开”的孩子反而会让老师头疼。
光头着急去公司开会,时间有限,今天实在没办法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同样百忙的大李说:“我看看下周我能不能抽出点时间,和你们详谈一下。”
“过于精致的关注”,“不够放松”。哎呀,真是一下子说到节骨眼上了。我立刻被点醒了一样。虽然我一向都知道自己是个焦虑型的人,容易紧张和焦虑,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模式已经对猪仔的行为模式起了负面影响——放松啊……哎呀,这对我可真是个挑战。
光头也说:“我觉得这方面可能我给她的不良影响太多了,我也是小时候一直被大人管得很严,被束缚惯了。所以和孩子在一起,就会下意识地也束缚了她。”
其实,我的焦虑比他还要放大好多倍。
我自己的成长模式和一些在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已经把我塑造成这样一个有些紧张焦虑型的心理模式,做全职妈妈这两年,自我感觉已经放松很多了,但还是被火眼金睛地指出:“你要放松啊!”
要放松,要放松啊!为了孩子,我不能太焦虑,做父母的放松,孩子才能舒展地成长——这对于一个在成长历程中对“放松”并没有太多体会的人来说,真是要拿出些“无中生有”的本事啊!
为人父母,就是这个命运:为了娃的成长,你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清醒地一步步看清自己,剖析自己,改造自己,挑战自己。
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好不容易学习了严谨,如今为了娃,又要重新学习放松了。一张一弛为之道,还得修行啊!
我突然想起在瑞银工作时的那些同事们——哼,大李都应该找他们的爹妈好好聊聊,那些大朋友小朋友,有一个算一个,都太谨慎!太谨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