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2011-06-16 14:30:47)
分类: 芭学园的日子

 

[“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文学”]

 

孩子们都很喜欢语文课,上课前,有孩子一边准备上课的东西一边很期待地自言自语:“今天第一堂课,是张银银的语文课耶!”

 

张银银拉开黑板前的幕布,黑板上左侧写着“第二章”三个字,右侧,则是一副描绘女娲造人的黑板画。张银银带领孩子们,一边念着,一边给“第二章”三个字标上拼音。芭学园的大多数孩子,都要进入传统的公立小学读书,为了配合传统小学的招生要求,学校特别设立了学前班。在学前班的语文课里,会教给孩子们认识拼音和一些常用文字,但教的方法,却并不同于传统方式。

 

大家一起标好拼音后,张银银说:“今天,我们讲的是女娲造人的故事。”

教室里静极了,孩子们虽然用各种舒服的姿势坐着,但没有一个人说话。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在有故事要讲的语文课上,教室前半部分窗子的窗帘总是合拢的,有一点神秘的气氛。老师们讲故事的时候,会点上一支小蜡烛,然后开始用平静的声音,娓娓叙述一个故事,没有夸张的表情和声音,把对故事或角色的想象,留给孩子自己。听故事,也是孩子心灵的“吸入”时间,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安静地享受故事的滋养。

 

张银银坐下来,一边轻声哼唱着“我是世上光……”,一边点燃身边小桌上的蜡烛。然后开始讲女娲的故事,她的声音很低,如果孩子们有小小的喧闹,都会轻易淹没老师的声音。

但这里的老师,从不用高声对抗喧哗。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故事讲完了,张银银问孩子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有个孩子问:“女娲娘娘为什么要一次造这么多人呢,只造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不就可以了吗,让他们生小孩就好了”(让女娲娘娘也造一对亚当和夏娃?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老师说:“女娲娘娘一定是想让世界一下子热闹起来,如果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太寂寞了。”另一个孩子问:“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多呢?我们班的男生就比女生多。”老师说:“有的班里,男生就比女生少呀,比如隔壁的彩虹二班。”这个孩子点点头,“哦”了一声。

 

问题过后,张银银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个故事创作一幅画,在画中,一定要包含故事里的情节。孩子们马上打开本子,动手画起来。

语文课上画画,似乎有些不搭边,但恰恰是芭学园所倡导的“有系统有逻辑地学习”的做法。绘画,对于还不认识很多文字,也不会阐述深刻观点的孩子来说,是最恰当和擅长的表现方式。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是用绘画来记录事件和感情,当绘画无法更细致清楚地记录时,文字就顺势产生了——同样的道理和过程,当孩子们发现通过绘画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时,会对这种表达非常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随着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同步发展,当他们感到绘画并不能完全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时,他们就会对文字产生非常大的兴趣。所以,绘画和语文,并不是两们相互毫无关联的课程。

 

每个孩子都有一本绘画本,专门用作在语文课上画故事。一本一本看下来,没有一个孩子的画作是相同的,芭学园的美术课从来不教孩子什么东西应该怎么画。绘画对于7岁之前的幼儿,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每个孩子都带有与生俱来的自发性的艺术创造力,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在读出他们自身发展的程度和对环境的理解。这种神奇的能力,在7岁以后会逐渐减弱。所以在7岁以前,并不适合为了训练技能或“开发创造性”而人为地给孩子做绘画指导。在学前班,这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孩子,当听过一个故事要求描绘下想象中的场景时,没有人说“我不会画”“我不知道怎么画”。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表达出了非常个性的理解。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孩子们画完了,纷纷送给老师看。老师每张都很认真地看,大多数会说:“很好啊,画得很好。”实在看不太懂得,偶尔也会会问“你想通过画表达……”,孩子们会毫无保留地做一番解释,无论听起来是否合适,老师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因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理解。每个孩子理解的角度和深度都可能不一样。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但其实,老师们的眼睛明察秋毫。虽然不会说出来,但通过看孩子们的画,可以看懂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们作品中的涂色方式,构图风格,造型特点等方面,老师会了解:“这个孩子的精神,已经发展到可以接受小学的教育了,几个月后开始小学生活,对他不会太有挑战。”“这个孩子,其实再晚一些上小学比较合适,他的内心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个孩子内在发展很好,没有受到干扰或破坏。”“这个孩子,生活中太多的电视和电子游戏已经对他渗透太多了。”

通过这些暗自的解读,老师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孩子不同的关注和帮助。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这是在《女娲造人》的上一节讲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孩子们的画也非常不一样,有的女孩子,画面上粉粉的,很柔美,而有些男孩子,则用冷色调来表达;有的孩子画面充满光亮,也有孩子把世纪之初表现为暗暗的一片馄饨。

每种解读方式都没有对错,那就是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孩子们的文字练习。

在学前班,老师教孩子们文字的时候,都会讲述文字的产生,也就是每个字,都会从象形文字,到各种形态的繁体字,最后才落到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的形态这个过程,都展示给孩子们。孩子们会由此理解文字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毫无根据的字形。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我问张银银:“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语文吗?”

张银银认真地说:“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文学。”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   顺便,四处走走    *************************************

 

 

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她静静地坐在教室后面,为孩子们做手工。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玩具无论大小,都是手工的。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教室一角。学前班孩子的本子,蜡笔等学习用品,都由学校免费提供。

篮子里厚厚一摞纸片,是孩子们的“植物生长记录”。每年春天时,芭学园有全园范围的种植春耕活动,每个孩子都要参加。在学前班里,孩子不仅观察,还要学习记录植物的生长规律及特点。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墙上是老师写的古诗词和孩子们的课堂作业。

这种智性教育内容的布置,只有在学前班才会有,在更小孩子的混龄班里,是不可以出现的,因为他们要关注的是人智发展的“基本建设”—— 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芭学园学前班手记(2)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