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能在孩子面前看书

(2010-07-24 16:03:20)
分类: 开始
 
我们中国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生怕自己的娃不“爱读书”。经常听到有妈妈间交流:“怎么才能让宝宝爱上读书?”
有很多人认为,要以身作则,多在孩子面前看书,给孩子以好的影响,孩子也会爱上书。但其实对于幼儿,这并不是个好办法。
 
下面是芭学园的岳静红老师的一片帖子,解释为什么在孩子面前看书为什么并不能如我们想象般影响孩子。
 
********************************  岳静红老师的帖子   *************************************
 
引用几段书上的话,和大家共勉:
(1)“七岁前的孩子并非靠头脑来理解,而是透过生活来形成自我,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模仿及自主性,乍看之下似乎并不相容,事实上幼儿是在自主的模仿中游戏。
 
(2)“对孩子的游戏而言,大人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3)“当老师或大人在身旁做事时,孩子们便可以感觉得到。如果孩子们很清楚的知道老师在做什么,便十分安心的展开自己的游戏。这时孩子充满喜悦的自主性,便得以发展。”
 
(4)“为什么保育者在孩子身旁所做的事,必须是简单的手工?因为:第一,手的工作有动作,孩子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其做法、顺序及结果,而理解其动作。因此孩子会有一种想要去了解的特性,但这并非抽象的理解,举个例子来说,大人看报、记账是脑中的作业,没有表现于外的动作,孩子无法看清楚,因此孩子所受的刺激其品质就完全不同。第二、手的工作有韵律感。这种韵律感是人体所特有的,体验这种韵律感对孩子而言,不仅有愉快的感觉,而且也会对身体的发展有所影响。”
 
这就是在亲子班里为什么我们会做手工或是和孩子一起工作,看书是孩子们没有办法吸收和模仿的活动,所以我们建议您不能在孩子身边看书。您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和他们一起讲故事。
 
注:上面说到的“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
 
**************************************** 转帖结束 ***************************************
 
 
 
 
其实,孩子是否以后会成长为爱读书的人,是否有阅读兴趣,与幼年时是否看大量绘本并没有直接关系。看书这件事,就作为一件有趣的游戏和孩子分享就好了,也不必太在意孩子读了多少书,背下多少情节。因为7岁以前的孩子是通过亲自参与和模仿来学习的,也就是专家们说的“直接经验”。而书报,电视,录音,讲述等这些“间接经验”并不是最能被幼儿接受的学习模式,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本质的认识和影响。
 
给孩子看书,不如放下书给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在华德福教育中,老师是不可以拿着书给孩子念故事的,而必须是“讲”故事。我们在家也许更经常拿着绘本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讲,这也是很幸福的亲子时间,只是不要把这简单幸福的事变成“任务”,期待幼小的孩子“爱上读书”,如果孩子不喜欢,妈妈就流露出担心和忧虑,担心孩子以后也不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因为心怀期待,行为就会不知不觉透出一些压力。
 
再多罗嗦一句,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了,大意是,判断一件事是否适合7岁前的幼儿,就看这件事是能滋养孩子的心力,还是耗费孩子的心力。我们总会习惯性地相信“训练”这回事儿,但这并不适合还未发育完成的幼儿的大脑和心智。这样说起来,算术,认字,背诗等行为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好还是不好,就不言而喻了。
 
(注:
本文议题是不提倡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大人自己看书,而导致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行为。但并不是说孩子自己不可以看书,也不是说大人和孩子一定不能一起看绘本。只是华德福教育里更推崇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故事,这样更可以让孩子体会故事的意境。
大家请注意分辨,不要误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