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顺的时光抽屉
顺的时光抽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78
  • 关注人气:22,9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姥姥的育儿笔记

(2009-04-11 22:01:10)
分类: 开始

前段时间一直是姥姥帮忙照顾小猪,每天忙碌的间隙,姥姥这个老新闻工作者还恪尽职守地在小猪的生活记录本上写了好多育儿笔记,生怕错过了宝宝成长的Milestone。

 

顺便感慨一下——小猪成长的过程,是姥姥对儿童早期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姥姥在教育孩子这个颇挑战意义的事情上取得的观念上的进步,确实让我为她骄傲为自己高兴。

为了与时俱进,老同志以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看了不少儿童早期教育的书,蒙特梭利的几本著作更是给她很大触动,每看完一本我们都讨论一番(估计该老同志在看书的过程中还暗自检讨了一下当年教育我们时运用的错误手段)。

看得出来,新知识新观点的作用是显著的。至少,姥姥不再处处“严格”要求孩子,生怕“管”得少了“惯”出毛病;也不再着急让小猪认字背诗。通过学习,姥姥也了解到,三岁之前,不教孩子认字背书,不是“耽误”他们,而是保护他们的潜能发展——做为一个老知识分子,姥姥能接受这个观点,还真是不简单。这让我深深松了一口气。回想在小猪刚出生的时候,老同志还买了一堆古诗古文的CD碟,要让小猪在“朗朗读书声”中受着熏陶长大呢,以姥姥以前的观点,“学习”这事可不能耽误了,要随时灌输!

 

幸亏啊幸亏,姥姥给自己的运行系统更新了。要不,让较真儿的老同志和小孩呆在一屋檐下,真是太挑战了。

 

 

****************************  摘录几段姥姥的育儿笔记  ****************************

 

2009年*月*日

 

宝宝让姥姥抱着从冰箱里拿了一片奶酪,姥姥说奶酪太凉了,等等再吃吧。宝宝却从姥姥身上溜下来,跑到暖气旁,把奶酪平放在暖气上。

姥爷笑道:“我还没想到能放到暖气上温得快,还是宝宝有办法。”——虽然奶酪放到暖气上会发粘,但能加热是没有问题!

宝宝对暖气的认识:厅里的暖气靠着沙发,宝宝在沙发玩,姥姥怕暖气烫到她,就嘱咐她:“不要靠近暖气,暖气会烫到宝宝。”然后拿着宝宝的小手迅速在暖气上摸了一下,再迅速把手缩回来,脸部表情带些夸张。

宝宝通过主动触摸,领略了什么叫“烫”,并认定这“烫”是不应领受的。有时还会“逗”姥姥,特意把小手伸向暖气,还没等碰到暖气就迅速把手缩回来,夸张地说:“烫!”姥姥也顺着她做几下这样的表演。

发“烫”的暖气能“热”东西,缘于姥姥常把宝宝的手绢和袜子放到暖气上烤干,然后和宝宝一起叠起来,让宝宝摸摸是“热”的,宝宝记住了“热”这暖暖的温度,但姥姥也没想到她会举一反三,用到了奶酪的加热上。

 

还有一次,姥姥和宝宝一起把娃娃包起来,玩“哄睡睡”游戏。过了几天,宝宝突然自己用手帕包好娃娃,包完了拿给姥姥看。姥姥大吃一惊——竟然包得十分完美,手绢是折对角叠的(大概是学平时给她吃饭垫在脖子下方的手绢的样子),叠得十分整齐,娃娃放在手帕正中间,两边的角向中间折过去,一丝不乱。姥姥连连夸奖,宝宝很高兴,把包好的娃娃小心地放在玩具箱上。晚上爸爸一进门,她就跑过去拿给爸爸看。姥姥连忙告诉她爸爸:“这是宝宝自己叠的,自己包的。”宝宝也受到了爸爸的夸奖。

 

2009年*月*日

 

宝宝竟然懂得“舍车保帅”。

姥姥和宝宝玩“敲门拜访”的游戏。宝宝坐在帐篷里,宝宝的玩具小朋友一个个地来到小帐篷前拜访:“当当当,宝宝在家吗?我是你的好朋友Rosie(小白象,小白猫,小白熊,小老虎,小金牛等等都依次前来),我可以进来吗?”宝宝掀起门帘,请“小朋友”一个个地进去“排排坐”。大苍蝇也来访(姥姥把大苍蝇设成方面角色,说它有两只带1000只小眼睛的大眼睛,可以找到宝宝的臭屁屁,找到就咬一口。),大苍蝇当当当、嗡嗡嗡地敲门时,宝宝立刻从帐篷里拿出一个球,塞给姥姥手中的大苍蝇,就把“门”关上了。姥姥问:“你让大苍蝇咬这个球,不咬宝宝,是吗?”宝宝使劲点头,“嗯!嗯!”姥姥笑了:“找不到宝宝,只好咬球了。”……宝宝怎们会想到这样李代桃僵以避“灾难”的妙招呢?真是奇妙。

有时,姥姥会带着大苍蝇“穷追不舍”地找宝宝,宝宝会从帐篷的窗子里悄悄地溜掉。

2009.2.19

 

一岁半孩子的记忆和感知力真是不得了。一个月前,桐桐曾经看见一次姥爷看手表,姥姥当时告诉她:“这时手表,看看几点了?”桐桐还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这一对比,她就把这戴在手腕上的“挂钟”记住了。昨天,她指指点点地看墙上的画,我就告诉她这叫“画”,其中的一张画我告诉她“画的是手表。”然后我问她:“宝宝知道手表是戴在哪吗?”我已经忘记一个月前她曾经在姥爷腕上见过,她立即伸出自己的胳膊,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又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和我的手腕!太惊讶了,平时全家人都没有戴手表的习惯呀……

这让我想起前天我在厨房里给她剥桔子洗苹果,让她跟在我身边(平时不让她进厨房,她抱着我不放,因为家里没有别人帮忙,只好把她放到身边),她悄悄地把小抽屉开了一道缝,抽出了酵母袋,把上面的小夹子拿掉,然后朝台面上的玻璃杯里倒。我十分惊讶——不经意间,她看见我蒸馒头时这样用过酵母,竟然记住了程序,学得一模一样!

小孩子像一块海绵,遇到知识(见识)就吸了进去,这样一点一点慢慢就长成了大人。真小视不得呀!

 

2009.2.25

 

中午带宝宝到院子里散步,在楼后的一块小坡地上,宝宝突然发现了路面的变化——有一条五六米长的小坡路。宝宝在坡路上边走边端详,嘴里说着:“下,下……”,她指的是“下坡路”。姥姥姥爷就告诉她“上坡”、“下坡”,然后陪着她在那个小坡路上来回走了十几趟。

下午,宝宝一直重复这个概念,我们用她自己的小凳子做教具,告诉她“上椅子”“下椅子”,帮她理解“上来”“下去”。

 

下午,姥爷给宝宝摊了鸡蛋薄饼和鸡蛋羹。宝宝很爱吃,大口大口地一连吃了三张饼,最后,姥爷递给姥姥的一张饼,还被她“截”下了一半,鸡蛋羹也全吃掉了。过了一会儿,姥姥又端上来红豆藕片,她还想吃,但犹豫了一下,突然离开了桌子,站在地上,撩起自己的毛衣,指着西瓜一样鼓鼓的小肚子,无可奈何地对姥姥说:“肚肚、肚肚!”——她发现自己已经吃得太多,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以前都是大人们指着她的肚子说“这里是肚肚,肚子”,情急之下,她准确地用这个词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可是让姥姥姥爷好一阵笑。

这小丫头蛋子!

 

2009.3.3

 

桐桐晚间在书房里玩妈妈的数码相机,她比划着给姥姥照相。姥姥很配合地躺在床上看书,给她当“模特”。突然,她从相机后面抬起头来,饶有兴致地“逗”姥姥——“猫儿~~~~~”姥姥和旁边的妈妈都楞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原来宝宝发现她可以在镜头里看到姥姥,但因为她被相机挡住了脸,姥姥就“看不见”她了。所以,跟姥姥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

 

2009.3.10

 

下午,姥爷百无聊赖地拿出装坚果的铁皮罐子,要抓松子吃。宝宝在书房门口听见盒盖响,“啊——”地吼着冲了过去,意思是“姥爷这么大的举动,竟然没通知我一声!”姥爷见飞奔过来的宝宝,也忍不住“呀!”了一声,意思是“我还一个都没吃呢,你就飞快地到了?!”

于是祖孙二人达成协议:姥爷负责嗑松子壳,宝宝负责吃。宝宝吃够了,姥爷再吃。

宝宝满意地爬到姥爷腿上,协议开始执行……

 

2009.3.12

 

昨天,宝宝妈妈得了带状疱疹,因为怕传染姥姥和宝宝,决定去住院。

今天下午让宝宝和妈妈通了一个电话,也让妈妈放心(宝宝特别乖,一点都不闹)。宝宝打电话时分明与以往不同,以往是拿起电话就开始大声自言自语,滔滔不绝,这次,她说话很“小心”,仔细地听话筒里的声音,听到妈妈的声音就笑了,对姥姥说:“妈妈!”姥姥说,那就叫妈妈呀,她就很认真地叫了两声“妈妈”。然后听见妈妈在里面说话,“嗯嗯”地应着,自感“听力”不够,就她听一句,把话筒放到姥姥耳边听一句,让姥姥替她听明白妈妈的话。这是宝宝对自己信心不足,又不想错过妈妈说的话的心理表现,让姥姥有点吃惊。宝宝真的是有思想沟通的愿望了!

 

宝宝能自己控制大便的时期快到了。

宝宝每天大便1-2次,以前是靠大人闻到臭味,带她去洗屁股换尿裤,这些日子,宝宝一要大便,自己就找个“隐蔽”的地方“单独”进行,姥姥如果靠近,她就会摆手示意“不要过来”。姥姥就走开,等她自己“处理”完,再过去问“宝宝拉拉了吗?咱们洗洗干净好不好?”最初时宝宝拒绝,后来感到洗洗干净也没有什么不好,每次姥姥把水温调好,让她自己站在洗手盆里,一边用手巾接着水龙头洗屁屁,一边跟她玩水、照镜子。每一次都尽量避免她感到紧张和不舒服。

这样,宝宝的情绪很放松,很高兴地洗干净,让姥姥“拍猪屁”,然后再给屁屁擦香香(护臀膏),好好地享受一次洗屁屁的盛大流程。

 

 

2009.3.18

宝宝和妈妈住在姥姥家。

傍晚,三人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择韭菜准备包饺子。择好的韭菜放在地上,姥姥想等下洗一下就好了。妈妈说:“有个盆子就好了。”说着想进屋去拿,这时宝宝站起来,从旁边的台子上拿下一个姥姥洗脸用的盆,把里面的毛巾拿出来放在了地上。姥姥刚想制止,妈妈止住了姥姥,说:“看她想干什么。”宝宝把空出来的盆放在韭菜旁边,指着择出的菜点点头:“嗯!嗯!”姥姥和妈妈恍然大悟,宝宝这么快就把身边的“盆”和妈妈说的拣菜的“盆”联系起来,并立即做了。

大家齐声叫好,把韭菜放进了盆里。虽然是脸盆,但大家都一致认为宝宝的反应和智慧不可忽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孩和老狗
后一篇:春天的礼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