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

标签:
北方周末赖声川表演工作坊宝岛一村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 |
分类: 北方周末 |
http://s1/bmiddle/593bd34et7edcc8bd16d0&690
虽然一直喜欢赖声川,但是看《宝岛一村》之前还是有犹豫的,因为题材。
介绍说讲的是台湾眷村的变迁。眷村指的是当年从大陆跑到台湾的军人家属在那里形成的村落。对这种台湾乡土事物的不了解,可能会比较影响观看的感受,此外也不是太明白看起来这么区域性的题材,为什么要拿到大陆来演,虽然说有导演的金字招牌,台湾地区的好评如潮,但是联想到台湾人自己很爱的《海角七号》在香港一片冷场不被认同,难免捏把汗。
剧院门口挤满了媒体,很多台湾的电视台,让人纳闷,以前也看过他的戏,没有这个阵仗,不就是一场演出么,不知道的以为马英九要来呢。休息区里坐着三三两两的台湾观众,从他们的衣着,说话的手势,和彼此点头微笑的神情,远远地就能够一眼分辨。传来慢悠悠的台湾腔,甚至还碰见一两个台湾歌星,捧场的力度前所未见。
事实是,完全没有让人失望,竟然很喜欢,比较意外。可以把这部剧理解为台湾人艺演出的《龙须沟》,或者,最近正在看的那本书-《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舞台剧版。
如果说有瑕疵,那就是台湾演员对大陆方言的模仿水平着实差强人意,天津话,山东话,四川话,上海话,除了山东话有点意思之外,其他的基本不忍心仔细听。普通话台词部分,能听出演员规避台湾口音的极大努力,字正腔圆,台湾音已经弱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前二十分钟,有一个角色操闽南话,左右听得一头雾水,我捞起老妈莆田话的底子,连蒙带猜地做了一把同传,隔壁有云:看看,懂一门外语多么重要! NND!
但是,其他,都很纯熟,圆满,表演的功夫跟人艺一样,不输以往。二十分钟过后,全场渐渐入戏,看着舞台,如同快进地翻阅《我们台湾这些年》。
剧场里有此起彼伏的笑声。说此起彼伏,是因为,某一阵只来自台湾观众,某一阵只来自我们。这样的轮换带来奇怪的气场,犹如透过磨砂玻璃看着好像以为是我们自己但其实是完全陌生的旁人的生活变迁。
犹如你曾经的爱人,远行后多年再回来相见,他絮絮地讲述分开以后自己的生活。其实这话语里你真正熟悉的只有年份,不免就着他的声音想起,那一年,还有那一年,自己正在做什么,幸福还是悲伤。碰巧和他一起幸福一起悲伤着,还是竟然在他悲伤的时候自己全无知觉地很幸福,等等等等,五味杂陈,不一而足。想说些什么,什么都显得无力,到最后,可能只想拉着他的手,什么也不说罢。
相信这部剧为了来大陆公演做了很多细节调整。《非常勿扰》里头,葛优对徐若瑄说,你们叫沦陷,我们叫解放,这怎么能一样呢。《宝岛一村》里头,这个内容,用的是“撤退”。眷村居民第一次在台湾被政府组织升旗,那一面旗帜,被带进侧台,小心地没有展示在舞台上。
结尾,另一位导演王伟忠客串旁白,走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民族的故事,今天,我们带回来,讲给老家的人听。”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散。
看《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常有这样的感觉:嘿,原来他们那会也这样...啊?原来他们后来就这样了...哎呀,原来他们已经都那样了!
我们在走他们走过的路,不管过去他们是在我们前面或是后面,或是后面有多远,但是今天,我们在他们后面。这其实多少让人觉得有一点点亮色,告诉我们不管今天这样到如何地步,有一天终将那样,肯定会的。
剧演到结尾处,若云对子康说:“五十年前,你吃完早饭,走出门去,我看着你的背影啊,意气风发的啊,今天晚上,你推门进来,你,你,你就像是回来吃晚饭的,你是回来吃晚饭的吗?!”就在我后面,有抽泣的声音,听得真真儿的。没敢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