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浮士德的归宿——写于96-98年间的一组社会文化评论(7)

(2006-11-30 11:01:00)
标签:

杂谈

 

    假如把时间坐标向前推1、2年,由几位华裔科学家研制出的电脑“更深的蓝”以明显优势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肯定会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然而,1997年却注定要发生更了不起的事--科学技术对人类自身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这一年中困扰我们最深的话题。

    年初,一项史无前例的研究成果震动了全世界:英国科学家通过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了一只名叫“多莉”的小绵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科技发明象它那样受到学术界以外如此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从“多莉”身上隐隐约约地觉察到了有关整个人类命运的信息。随后发生的一切多少已在人们预料之中,美国科学家成功复制出“克隆猴”,两头含有人类基因的“克隆羊”诞生,最近,含有人类基因的“克隆牛”也宣告问世。这一切必然指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下一步“克隆”什么?

    终于,在今年初,一位名叫理查德·锡德的美国科学家打破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沉默。他宣称已着手“克隆人”的研究工作,并计划在以后的1年半内复制出500个“克隆人”。舆论或者认为锡德只是个胡言乱语的狂人,或者猜测锡德此举是为了哗众取宠,从而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更多的则从技术的角度指出,“克隆人”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大多数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技术上的不足只是暂时的。正因为这样,欧洲19个国家签署了禁止“克隆人”的协议,美国政府和科学界也明确表示了反对“克隆人”的立场。

    平心而论,“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农牧业等领域的巨大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克隆人”甚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最好的“实验品”,但它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混乱也将是空前的。我们不知道将怎样去面对“克隆人”,我们更无从了解“克隆人”将如何面对世界。美国一位专栏作家开的一个玩笑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将出现宪法危机,因为克林顿总统签署通过的‘复制人法案’被他自己的复制人否决了。”

    这些信息使我们忧心忡忡,使我们感到越来越难以控制我们自己所参与的事业。科学技术原本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为什么现在会反过来威胁到人类本身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一再审视的命题。

    自从文艺复兴以后,人类就一直怀有一种想要成为“神”的欲望,也就是想获得无所不能的“绝对知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博士就是这种精神的化身。如果说浮士德对“绝对世界”的胆大妄为的探索构成了对基督教上帝的亵渎,那么,今天,科学技术在某些方面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人类自身的亵渎。

    半个世纪以前升起在广岛和长崎上空的蘑菇云是科学技术第一次向人类社会发起的全面挑战,但那还只是开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地意识到,曾给西方带来征服世界的巨大力量的科技并不是万能的福音书,对它的不恰当的使用已经使我们蒙受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现在,科技又开始从另一个侧面对我们发起挑战,这一次,它将要毁掉的不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而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如果“克隆人“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人”和“物”的区别就将是多余的!人类历史发展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想也将面临困境。

    所有这些涉及全人类幸福的大事都必将成为“公案”,既然浮士德博士最终在理性的光辉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那么,今天我们也应该相信,人类的理性完全有能力充当最后的仲裁者。

但这似乎还不够,事实上,人最缺乏的就是正视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局限性。如果这一点最终得到彻悟,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什么悲剧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