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啸:从时间的梦魇中苏醒

(2007-03-14 09:28:51)
分类: 评论随笔
    解读海啸的诗,每首诗的意象都为人所熟悉,这种感觉似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抒情却被大多数现代诗人无意间忽略,一旦被诗人挖掘出来加以高贵典雅或古色古香的精心设计,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具有水灵灵的碧绿荷叶跃出水面的美,渐渐露出诗意的透明,朴素。每个词都仿佛安排得恰如其分,与生俱来就站在这个位置上一样。对时间和生命存在的认识是诗人思考的重要主题。时空作为不可分割的宇宙主体替代了以往独立于空间的线性时间概念,但相对而言生命中的时间有时会被强行终止。
 
    “当时光褪去油彩……被空洞堵塞的前夜/持续、凄冷和冷却的躯体……于不明真相的知觉,不断/翻晒:血、血、血”,诗人没有拘泥于牵强地套用物理学的时间要领而是将精神的意志揉入,“将灵魂折叠,从不被/经过的雨水搅浑”,作者灵魂的煎熬与坚韧使“暮藹中满腹疑虑”脱离了黑暗”。生存的痛苦与欢愉才变得“知道疼痛来自/与肢体毫无关联的部份。在这段看不到尽头的时间里,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疗伤,他如无奈的困兽一样舔着自己滴血的伤口,“将一只脚/迈进,距离春天的花园……请暂时将双眼/蒙敝,倾听风,或纠缠在左耳的私语/沉寂在高处,一个人的海洋/在祭坛……但是诗人并没有心死,他还在寻找梦中的王国。即是有风险“尤其在废墟之中//苦难拥有它的底线,犹如伤口/易碎的瓷。这些年轻、单纯近乎疯狂的“悬梁于故人的屋顶”。作者又表现得很有理性,甚至不乏悲壮色彩,最终的结局却被“淋湿的梦呓和睛睛,在光明的提醒下/变得沉稳。我们活着/是有福的……”,从另一种角度看,作者的人格分裂恰恰地给他“慢条斯理地拔节在时间的/盲肠之中”一个成长过程的反思。他自己没能寻求到精神的解脱却希望为后人提供一条出路。
 
   以另一种方式聆听/你完整的疼痛”是《城》诗最好不过的诗眼。从一扇门开始,在另一扇门前结束,我莫名其妙就固执地感到这就是一首好诗。好诗是这样绘生绘色告诉我们:怎样经历流血和流汗,它也告诉我们在苦苦的期盼幕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扇虚掩的“门,因为有了这扇门,那么在门的后面我们才有可能相对的什么都会有。欣赏海啸的作品使我联想到西多朗大师的音乐,他以博大的情怀在最现代的电子音乐中融入最古老的大自然风情:涛声、鸟鸣、以及花开的声音,希望能产生对心灵奇异的冲动。(作者:杨青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