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 6 内心宁静与心流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虫 |
http://mmsns.qpic.cn/mmsns/ZuNPIRUC0aEluOcn51s8tjb6qM3gbHJZLA99aOvrLG7vMooPCCpXxg/06 内心宁静与心流" TITLE="zen 6 内心宁静与心流" />
这是最后一篇,以后不再拿Zen打扰大家了,我也可以摆脱波西格的唠叨。说实话,《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本相当枯燥和抽象的书,若有朋友买了此书大呼上当,请不要迁怒于我。“书虫”并不是图书导购哦。
如果说此书有两条主线,那么我认为,Road
Trip的篇幅和重量,甚至弱于斐德洛的哲学思考,这简直是一次西方哲学史的大反思,从休谟、康德、彭加勒再上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上回提到的古典和浪漫的分裂,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大分裂,其根源来自主体和客体的两分。而东方理念恰恰是二分法的解毒剂,波西格在摩托车修理中悟出了禅,最终为走火入魔的自己和20世纪的西方哲学找到了一条中和之路。
摩托车修理和禅有什么关系呢?还记得前几次我提到那句话吧:“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就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
其实,修车和打禅,真正的共同点是心态,即内心的宁静。波西格指出,修车很容易碰到挫折,内心焦虑,而心态决定了一切。
- “保持宁静,是机械操作的核心。规格说明、测量仪器、品质监督与最后阶段的品质检查,这些都是达到内心宁静的方法。而最后真正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内心的宁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只有内心宁静,才能觉察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
波西格说,出家人打坐,士兵在隆隆的炮击声中,或者机械师在做万分之一英寸的校准时,都可能产生内心的宁静,即物我两忘。
在他看来,内心的宁静有三种等级:生理、精神和价值。
生理上的宁静最容易达到,印度神秘的修行者就曾经埋在地下好几天仍然活着。精神上的宁静,也就是消除个人的杂念,相对不太容易,但仍可以达成。至于价值方面的宁静,也就是一个人没有贪念,只是单纯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这一点最难。
内心的宁静,通过钓鱼、修摩托车、禅宗提倡的打坐,都可以达到。你只要专注地修车,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不会和自己的工作疏离,不会产生主客观之间的对立。而在科学界,因为传统的二元化观点,人们就很难产生这种心态。
看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波西格所说的内心宁静,非常接近80年代起积极心理学流行的一个关键词——心流(Flow)。《思考,快与慢》、《游戏改变世界》、《意志力》等热门书,都提过一位大师契克森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以及他的心流概念。
当你画画、钓鱼、下棋、攀岩、跳舞时,当你沉浸其中、废寝忘食、物我两忘时,你都处于“心流”状态。用米哈伊的话说,这是一种将个人的注意力、投入感、乐趣完全倾注在某一行为过程中的感觉。
大师总结了心流感觉的6个要素:1 强烈而集中地聚焦在此刻 2
行为和意识的融合 3 反射性自我意识的消失 4 能感受到对情况或行为有自我控制力 5 时间体验遭到扭曲,个人的主观时间经验被改变 6
感到行为本身就是收获。
心流这个概念,有打通东西文化穴道的意思。在东方,佛、道、禅早有打坐的概念,而执著于主客体的西方,终于完成了物我消融。苹果的优异,和乔布斯的冥想打坐不无关系。
当然,心流概念的最终流行,其实不是禅,而是游戏。所有优秀的游戏设计师、UI(用户界面)工程师都会学习和研究心流概念。这一次,心流成了他们赚取用户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法宝。
最后,还是回到波西格。说个八卦,他的儿子结局悲惨。1979年,克里斯22岁,当他从旧金山禅修中心出来时,被一个拦路抢劫者一刀捅死……
另外,书里的格言,仍被美国人民经常引用,且选取几个最流行的:
“The truth knocks on the door
and you say, "Go away, I'm looking for the truth," and so it goes
away. Puzzling.”
-“Is it hard?”
-Not if you have the right
attitudes. Its having the right attitudes thats
hard.”
“Sometimes it's a little better
to travel than to arrive”
--------------
《书虫》是一个与书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在喧嚣的世界,带给你一点幽静和乐趣。
阅读DJ:靳丽萍、黄锫坚……
公众号:abookworm,请在微信的”添加朋友“菜单中搜索、关注。
前一篇:Zen 5 被科技分裂的两类人
后一篇:刷机与中国互联网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