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王说球-挥拍秘籍之顶肘(上)

标签:
冰王说球挥拍顶肘羽毛球 |
分类: 冰王说球 |
引言,杜杜教练让业余爱好者们聚在一起,不论是高手还是菜鸟,每次的技术讨论都会让你对羽毛球有全新的认知,在此感谢运动365全体羽毛球爱好者,给了我更开阔的思路,让我可以更好的去诠释羽毛球艺术。
正文
顶肘这个词由来已久,本文就来探讨一下顶肘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理论知识:
理论一:羽毛球的飞行线路与拍头的发力方向有关,拍面的角度一般情况下不影响球的线路,当拍面的发力大于拍头的时候,球的方向才会发生改变。
(注:拍头的发力方向是摆臂的作用力,拍面的发力方向是手指捻动的作用力)
由于拍线的缘故,当球接触拍面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粘滞性,磅数越低或者弹性越好的拍子粘滞性会越强,此时拍子会对羽毛球进行加速,当拍头停止加速的时候,羽毛球会因为惯性继续做直线运动。
(注:羽毛球的实际飞行速度和方向是一个复杂的碰撞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http://s4/mw690/001DjkTSzy7deE1NpF9e3&690
图中,虽然林丹在滑板劈吊击球时使用了手指捻动力,瞬间将拍面变斜,但拍头发力仍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球的飞行线路依然是直线。
基于这个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拍头的发力方向与球的线路保持一致,了解这点对打好羽毛球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爱好者在打高远球的时候,过多的强调拍面转正,而忽略了摆臂方向,而导致出球不稳。
因此控制发力方向,产生有效的挥拍,才是挥拍的核心,而这个核心的关键正是顶肘。
肘关节定义: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构成,包括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理论二:肘关节只能做单方向动作,多方向动作需要其他关节的配合
http://s11/mw690/001DjkTSzy7deCZgyHEaa&690从图中的仿真机械臂可以看出,腕部和肩部都能做双方向的动作,而肘部只能做一个方向的动作,因为连接肘部的大臂肌肉比较简单,以内侧的肱二头肌和外侧的肱三头肌组成,单纯的肘关节只能做屈伸动作,但是有肩部的参与,使得肘部可以做旋臂动作。
屈臂动作:以大臂肌肉为主的发力动作
http://s6/mw690/001DjkTSzy7deD0MS7r45&690
如大多业余爱好者所知道的,挥拍加速通常都在抬肘开始的
http://s3/mw690/001DjkTSzy7deD4nSv002&690
http://s6/mw690/001DjkTSzy7deD5Zqn385&690
图中傅海峰的杀球从起跳至击球大概用了36帧也就是1.5秒左右,而摆臂的动作只用了4帧,只占了总时间的1/10,但在这1/10的时间里拍头完成了最大距离的加速,可想而知,拍头发力最关键的就是在这1/10的时间里。
这个过程正是以肘部为主要支点的摆臂动作,控制摆臂的方向就等于控制了球的方向,所以肖洁教授提出初学者需要将肘部抬高并贴近耳朵,同时肘部外侧(肘尖)对向击球方向,目的是为了锁定肘关节让其只能做屈臂动作,以此锁定摆臂方向从而控制挥拍方向,也就是--前文中所讲过的第一种动作(简单屈臂动作)
http://s7/mw690/001DjkTSzy7deD9rn7w06&690
业余爱好者由于肩部韧带生硬,通常很难做到完全的屈臂动作(常态下本人也无法顺利完成),实战中落点的千变万化,更是难以做到。
实战中对手并不会将球喂到你手里,会产生很多被动的情况,需要加入更复杂的动作。
旋臂动作:以大臂为轴,肩部肌肉为主的发力动作
http://s2/mw690/001DjkTSzy7deE54YExf1&690
(注:并不表示其他关节或者肌肉不参与做功,仅为表达肘关节具有局限性)
http://s8/mw690/001DjkTSzy7deE6HAkD97&690
图中在徐晨非主动的情况下,以旋臂动作击球,这个击球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肩部肌肉。
在实战的挥拍过程中,用到更多的是屈臂和旋臂的结合,这个动作肘部不需要完全指向击球点,只需要肘部的发力方向与击球方向相同即可,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第三种动作,是更高级的动作。
第三种动作(屈臂旋臂组合动作)
http://s14/mw690/001DjkTSzy7deDmSDsp4d&690比较一下2个动作的优缺点
简单屈臂动作
优点:发力肌肉单一,发力方向被锁定,无论是发力还是击球方向都比较容易控制。
缺点:需要充分抬肘,且肩部肌因抬肘而拉伸,导致无法充分发力;由于必须在头顶击球,击球位置局限性大
屈臂旋臂组合动作
优点:发力肌肉多元化,且因不需要充分抬肘,各肌肉群相对放松,更容易发力,对击球位置没有特殊要求。
缺点:多肌肉群参与的动作,发力方向不容易掌控,对自身协调性要求较高
简单的来说,简单屈臂动作更容易控制击球方向,复杂旋臂动作更容易发力
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以去尝试一下2种不同姿势的卧推,双肘打开的力量要明显大于双肘夹紧时的力量,原因就在于用到的胸肩部肌肉力量变小了
http://s15/mw690/001DjkTSzy7deDpcveu4e&690
http://s13/mw690/001DjkTSzy7deDqBfoobc&690
综上所述,我想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第二种发力方式,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述,一个发力动作用到肌肉群越多越好,至于发力方向不稳是可以通过训练来纠正的,这是第一个动作的先天缺陷所无可替代的,当然,为了避免受伤,还是希望业余爱好者以第一个动作为基础,经常拉伸肩部韧带。
业余爱好者通常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拍面不正是击球不稳的主要原因
正解:击球不稳的主要原因是摆臂不稳
误区二:羽毛球发力靠手腕
正解:羽毛球发力要用到全身的肌肉,大部分击球以胸、肩、大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