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阳客何平
山阳客何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1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2020-03-26 08:30:00)
标签:

清福陵

努尔哈赤

世界遗产

好了歌

沈阳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2019823日,我们去了沈阳的清福陵。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20047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清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福陵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19.48万平方米。  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 清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陵寝建筑群庞大。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我们去的那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路进去,由下马碑、石牌坊,进正红门经神道登一百零八磴台阶,经神功圣德碑楼,再经隆恩门入方城,有四个角楼,正殿为隆恩殿,有大明楼,最后一直到宝城。宝城中间是一座高大的圆丘叫宝鼎。其下的地宫埋藏着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棺木及骨灰。我们再由宝城旁的阶梯拾级而上,登上方城,沿着方城上的步道一直走回隆恩门。

隆恩门坐于方城南向正中,为三重檐阁楼,我们一直登上最高层,在围廊上向后看去,隆恩殿及左右配殿尽收眼底。这里是清福陵的主体建筑,坐落于正对神道的宝珠仰覆莲巴达玛台基上,建筑为九檩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在清代帝陵中,规制是相当高的。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我想起了墓的主人努尔哈赤。虽然他去世时,清朝还没有真正建立,他只是后金的第一位大汗,但实际上是清朝的奠基者,他长年征战,身先士卒,是他打下了清朝的天下。史书上说,(起初)“有尼堪外兰者,诱阿太开城,明兵入歼之,二祖皆及于难。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途遇额亦都,以其徒九人从。”“罗科射太祖,穿甲中项,拔箭镞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饮水数斗,创甚,驰归。既愈,复往攻,克之。”“太祖返骑迎敌,讷申刃断太祖鞭,太祖挥刀斫其背坠马,回射巴穆尼,皆殪之。敌不敢逼,徐行而去。”可以说,他一直征战到死。

他最终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在他死后18年,顺治在北京登基,成为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记得金庸先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而一位历史学家顾诚却说:“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这时,忽有几株青草进入了我的视野,它们是从下一层阁楼挑出的瓦缝中长出来的,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我忽又想起了那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我有些惘然,心情也沉重起来。

中国的帝王都是很看重墓穴的,我去过的有禹陵、唐乾陵、明孝陵、清定东陵,这些现在都成了旅游点,再抬眼一看,就在方城内的草地上有一对母子在玩耍,他们是那样地快乐,似乎根本就不介意这里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好像那《好了歌》应该这样唱的:“世人都晓帝王好,惟有身后忘不了。巍陵巨墓在何方?已成游乐景点了。”

我忽又想起了我去过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的地下宫殿,那是1965年的暑假,我初中毕业、上高中以前。记得成为高中生后我写过一篇作文《暑假生活散记》就是定陵的游记,老师还在班上作为优秀作文评讲过。这本作文本我还保留着。

我在记叙了整个的参观过程后,写了一段感想:

 

从讲解员的介绍中,我知道了明皇为了修这个陵,花了800万两银子,抽调了大批民夫,从各地运来上等石头,用了十年修成的。封建统治者是多么奢侈,他们刮民膏、吮民血、食民肉,我无比地愤怒!我再次痛恨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老师眉批:斥责得有力。)

在归途中,路过长安街时,我看了具有民族色彩的民族文化宫,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庄严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我想,只有在今天,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才能有用,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为他们自己服务。

阳光照耀着北京城。(老师眉批:结尾尤好。)

 

55年后,我忽有些怪讶于那时自己的这些想法,写下这些话时,我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真实地,可现在觉得其实不完全是自己头脑中经过思考的东西,挺虚的。从懵懂时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生,有时往往将自己的初心蒙蔽。

封建统治者能影响后人的,也许不是光炳千秋的文治武功,更不会是宏伟气派的陵冢墓碑,他们希望的是思想的征服。所以,历朝历代,帝王不同,陵墓不同,其实灌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是一致的,那就是帝王们的雄才大略与百姓的俯首帖耳。

只有到了现代,才会出现真正的民主。

那一天天气晴朗,我还想套用我55年前作文的结尾作为本文的结束:

阳光照耀着沈阳城。

阳光照耀着中国。


东北屐痕:清福陵驰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