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屐痕:走马江山湖

标签:
牡丹江江滨公园威虎山城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2019年8月到东北,牡丹江是第一站。我们利用两三天的时间,首先将周边的景区与景点,来了个走马江山湖。提起江山湖,可能几乎所有人都有点莫名惊诧,没听说过这个地名啊,请原谅这是我的简略说法,应该是一江、一山、一湖,江是牡丹江,山是威虎山,湖是镜泊湖,这下明白了吧。那就分别言之。
一江是牡丹江。
8月16日,从从上海直飞牡丹江。中午到达,吃了午饭,稍事休息,先去镜泊湖,可到了大门口才知道,因为台风影响,景区暂停开放,我们只得打道回府。朋友建议去牡丹江的江边,那里是牡丹江市可以流连之处。
说起牡丹江,我先前以为总会和牡丹花有些关系吧,其实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据说牡丹江之称系因发源于穆丹哈达而得,穆丹,满语为弯曲,哈达,满语为山岭。《金史》曾称牡丹江为“曲江”,可能与穆丹有关。20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属于宁安第五区管辖。现在的牡丹江市是辖有10个县级行政区人口250多万的省辖市了。
牡丹江的江滨花园是沿江而建的长约2500米的风光带,起点是八女投江的雕塑,沿江边的步道而行,可以看到江两岸的新兴建筑,朋友告诉我,现在这些江景房也是抢手货。
可惜的是这天下午的天气不是太好,几乎见不到太阳,有时云层稍薄一些,露出蓝色的天空,但大多时都是阴暗的天空。我们边走边摄,虽然很难拍到非常如意的好片,但也有一两张差强人意。











我比较喜欢的是最后一张,天色已近黄昏,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际,把江水也映红了。天边的云幕也拉开了,呈现出一抹淡淡的蓝色,水中的蓝色更是亮丽。四周的景物也明亮起来,给人一种风清云淡的感觉。我觉得,整个下午能拍到这一张,也就值了。
一山是威虎山。
8月17日上午的第一站是威虎山。威虎山是张广才岭伸向牡丹江边余脉的峻峰,海拔757米,总面积40万平方米,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城以北40公里处,原来是无名山岭,当地称大夹皮沟。我们去的是在威虎山中修建的威虎山城,因为小说、电影《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而著名。现在成了一个以影视基地为基础修建而成的景区。

其实应该在冬天冰天雪地时来这里,才能感受那“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的雄奇与壮丽,但夏天来也是不错的,在绿阴遮日下缓步上山,看看那些干打垒的茅草房,那山洞里的威虎厅,那山神庙,那五合楼,那仿制当年的种种建筑,一边回想起耳熟能详的剧情,也是一种特殊的忆旧。











最令人过瘾的是可能穿起戏装扮一下剧中的人物,服装租借一次才五元钱,可扮好了拍张照的乐趣就大了去了。我装扮的是座山雕,大家都说挺像的。呵呵!
一湖就是镜泊湖了。
去镜泊湖可真是费尽周折。我们原本把镜泊湖当成第一站,在前一天下午就驱车前往,因为它与威虎山不是一个方向。但好容易到了景区门口,却被告知因为台风影响,为安全起见,暂停开放。



我们真是一肚子无奈与郁闷,当天虽然不是丽日蓝天,天有些阴,但根本没有风,更没有雨,哪里来危险可言?我们与保安千磨万蹭,说从几千里外专程而来,能不能通融一下,进去稍微转转就走。保安最后道出了实情,接到通知,关门三天,景区就对工作人员放了假,现在整个景区只他们几个看门,所以不能放人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我们服从之道,哪有什么讲理之处?第二天结束威虎山的行程较早,中午我们在横道河子吃了著名的金饼后,大家商量一下,还是去一下镜泊湖。于是又驱车150多公里向镜泊湖进发。
这回总算天遂人愿,景区开放了。我们得见镜泊湖的真容了。镜泊湖是国家五星级风景区,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溶岩堰塞湖。方圆40多公里,还有峡谷,我们一来时间紧迫,二来体力也弱,只能浏览最值得看的吊水楼瀑布了。
我和朋友都去过尼亚加拉瀑布,当然会觉得镜泊湖瀑布是小巫见大巫了。当地人告诉我们,现在不是丰水期,丰水期三面都有水帘落下,长达一百多米,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大瀑布,落差达20多米,气势也是很磅礴的。我们现在可见的只是最中间,也有三四十米宽,走近后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响声,而瀑流中竟然有几绺绿色的流带,我想可能与挟带的矿物质有关。
吊水楼瀑布有一个难得的奇观,就是每天只有一次,有人表演跳水。从瀑布顶端的岩石上一跃而下,跳入湍急的水流中。这是一个冒险者的运动。我们赶上了,还用连续摄影拍下了他的整个跳水过程。据说这位跳水者每天都不间断,除了在极寒天气有浮冰的情况下,春夏秋冬坚持不辍。







24小时当中,看了江,看了山,看了湖,江绵长而秀丽,山葱茏而幽静,湖雄浑而多姿,虽然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却也收获满满,喜悦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