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游踪:跟着三毛游撒哈拉

标签:
撒哈拉沙漠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沙漠落日单峰骆驼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我对于沙漠并不生疏,十多年前我去过甘肃敦煌的鸣沙山与月牙泉,那是库姆塔格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两年多前我去过内蒙的额济纳,那是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而现在我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它几乎与整个中国的面积相当。
虽然上学时就知道这个沙漠,但后来和许多人一样,是因为著名作家三毛,她写过一本《撒哈拉的故事》,于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三毛与撒哈拉这两个名字。
而这次我竟然也来到了撒哈拉,我确实很激动,虽然我已经是一个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但我的心还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一种急切的渴望,像是年轻时与情人会面时的感觉。
我们到了沙漠小镇梅祖卡,放下了行李,没顾上喝一口水,就分乘两辆沙漠越野车向沙漠深处驶去。我们要一睹撒哈拉美丽的芳容,从心底发出一声呼喊:撒哈拉,我们来了!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得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这是三毛说的,当然她在撒哈拉收获了她宝贵的爱情,她的刻骨铭心远远超过我们千百倍,但即如我们,面对着沙漠时,也是非常温馨的。
细细的沙子是温柔的,你尽可以轻轻地抚摸她,起伏的沙丘呈现着优美的曲线,你会想起女人的丰胸与肥臀,然而她们交叠着静静地躺着,是那么的安详,你却找不到她们的面庞。
我们的车子在沙丘上穿行,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景,我们看到有摩托车队在沙漠中冲浪,远处高高沙岗上还有不少旅行者呢。在三毛的笔下,是这样写的:
我们的车子遇到一个很陡的沙坡,冲不上去了。于是我们停了下来,在四周都是一望无垠的沙海中开始了我们的拍摄。这里除了沙子,很难找到其他的景物。
我们的运气不错,遇到是蓝天与白云。蓝天白云加上深红色的沙漠,颜色对比是很强烈的,而沙丘的明暗也增加了画面的层次,空气是很洁净的,所以的颜色很异常鲜明。
我们是来拍摄夕阳的。三毛是这样来描述沙漠暮色的:
到了北非,也许是靠近赤道的缘故,你会发现,这里的阳光特别红,色彩特别浓重,于是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任何东西都是一片金红,这里的沙子的颜色也是如此。
越近黄昏,天空中的云彩就越发变成彩色,先是粉红色,犹如少女羞涩的面容;继而向桔红过渡,仿佛是燃烧的火焰;最后就完全与晚霞融为一体,成为一抹辉煌。
我们同来的几个人都走散开了,有的站在沙岗上眺望落日,有的蹲在沙谷中拍摄夕阳,而我只是沉浸在这渐渐暗下去的太阳余晖中,看着这广袤的沙漠世界正被黑暗的穹盖慢慢统治,心头涌起一丝欣喜,夹杂着几分怅惘。还是三毛写得好:
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在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一直到夜幕完全降临,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居住的酒店。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起的太早,因为这里是看不到日出的,而且连日来的疲惫也迫使我们尽量休息得好一点。但我还是在早饭前溜了出来,我发现其实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就是沙漠。
早晨的沙漠是什么样的呢?三毛写道:
写得真好!
可是我看到的,还不仅仅是美丽如女人胴体的沙漠,还有在晨曦中骆驼。这是一大群骆驼,都是单峰的北非骆驼,与中国的双峰骆驼不一样。
近距离地观察骆驼,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拍到了两头骆驼互相亲热的镜头,还有骆驼头部正面的特写,也拍到了比较罕见的白骆驼,当然,如果让阿拉伯人帮你裹上他们的头巾,再和骆驼与骆驼的主人来一张合影,那更是十分难得而愉快的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