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自悟

标签:
何晏对影成三人行步顾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人是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面目的,但是到了太阳光下,可以轻易地看到自己的影子。
面对几张我拍摄自己影子的照片,觉得有点意思。
我们何氏的老祖先有一位“傅粉何郎”何晏,是著名的美男子。他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影子,“行步顾影”、“顾影自怜”的成语就是从他而来。据说他经常走在黄昏的自然风光下,每走几步就要回头欣赏一下自己留在地上的影子,欣赏自己优雅的体态,尽情地陶醉在这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唯美世界中。姓何的传到我,基因改变了不少,我不是美男子,本不应该自恋自己的影子,但总可以对着自己的影子想点儿什么吧,因此便来一番顾影自悟吧。
有一张《小区晨影》是清晨起来在小区里拍的,那时太阳刚出来不久,与地面倾斜的角度不大,因此显得我比较高大。只是这种高大与正常人的身体比例不太一致,有点儿像踩高跷的人用宽大的裤子遮住了用以增高的木跷,所以也没什么可以沾沾自喜的。
虽然人都喜欢让自己显得高大,而身材的高大与人品的崇高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况且,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影子高大,追求虚假的高大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太阳一下山,影子都没有了,高大更无处可寻了。
还有一张《丹霞夕照》是在游览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时拍摄的。那是一个黄昏,正是夕阳斜之时。我在拍摄远方的丹霞地貌时,不经意间发现近处自己举着相机站在栏杆边的影子映在黄土上,这倒也是一个风景呢。
我们的眼光常常是看着远方的,好像高瞻远瞩才是目光远大,才是伟人高人。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先看清近处、明白自己的处境,更为实际一点。当然能两者兼顾,由近及远,由小渐大,那可能会更好。也许,美丽与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而不自知。
另一张《红柳沙影》是在去额济纳时在金塔拍摄的。那天,大多数的人都集中在胡杨林的美景里。而我从那热闹中走出,一个人走在红柳、沙棘林中的木栈道上,很长的一段路,没有任何人。我的影子映在黄沙之上,让我感到被陪伴的感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也曾与影子作伴呢。如今我亦有日光与影子,也是三人行,只是没有美酒而已。红柳、沙棘丛到了夏天就是很美的了,那时这里就成了热闹之地了。可即使没看到人,我并没有丝毫冷清之感。
人的许多感觉其实完全是主观产生的,亦即由心而生。许多感觉是可以通过调节心理而得到不同结果的。想得旷达,心胸就为之开阔;思想丰富,怎么会有孤独之忧?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一下心态吧。
另一张《松花江雪影》是元旦后去吉林时拍摄的。这张照片我是比较喜欢的,画面上方是松花江上的倒影,江对面的楼群映在冰水之中;中间是江边滩涂的雪地,有一条水边的冰带作为过渡;而下部是是阴影部分,有两所小屋子,中间有栏杆,画面有点复杂,但可以分辨得出我的身影,还是举着照相机。当时气温是很低的,虽然我拿相机的手戴着手套,但还是觉得冻得有些麻木。
寒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对于寒冷,人们都是避而远之的。然而,在寒冷中欣赏冰雪之景,感受大自然的另类情趣,也是人的一种美好的追求。同样一件事,是可以两面看的,既如此,那我们还是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世界吧。
我在写这篇文字时,电脑里播放着王菲的《清风徐来》,坡翁的那两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这首歌的主旨,也成了我的触机。
这两句话是有深意的,我想,清风徐来,就是要有点风,有点外力,但无须太大。没有风,便没有任何灵动,任何省悟,凝固则死板;风大了,只有随风而去,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也是没有自由的。而清风的力度是什么呢,是水波不兴,但并非心若止水,水还是流动着的,只是兴不起风浪,看不到浪花与波涛。
我这个年纪已经过了励志的阶段,无须“乘长风破万里浪”,更无须“会当击水三千里”,那是大人物的鸿鹄之志,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去想,只做行尸走肉,所以不妨有些欲望,清风般的欲望,出去走走,看看世界,读读闲书,写写随意文章,与朋友海阔天空聊聊,有时喝点小酒,足矣足矣!——这就是“清风徐来”。
我也知道,我不是旅行家,不是摄影家,只是玩玩而已;我也不是作家,不是学者,非要老骥伏枥不可;我更不需要“会须一饮三百杯”,还要保保老命,多活几年。——这就是“水波不兴”也。
歌声唱道: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顺流而上,海阔天空,
人面桃花,倾国倾城,
与我谈笑风生
那些而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歌词写得真好,那些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就像那些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