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当”食材的动词——宝应方言札记

(2016-07-22 08:30:00)
标签:

择菜

斩肉

剐鱼片

刨丝瓜

淘米水拔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打当,就是收拾;准备。《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豆儿米麦满床上,仔细思量像甚样,公婆性儿又莽撞,只道新妇不打当。” 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第五折:“我可也不索慌,不索忙,早把手脚儿十分打当,看那厮怎做堤防。”宝应邻县兴化人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大吃了早饭,打当了担儿,自出去做道路。”

在宝应话中,有许多常用于指食材加工前的处理工作,也都称为“打当”。这种打当是颇为讲究的,因为处理的对象不同,方法方式也不同,便产生了许多动词。在宝应方言中这些动词的意思十分明确,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使得表达更为生动。而这些动作往往与“下子”连用,表示动作不须太长时间也不费太大的事,是可以一下子完成的。这里“下子”的“子”读轻声,类似“在”的音。

 

“打当”食材的动词——宝应方言札记

“打当”食材的动词——宝应方言札记

“打当”食材的动词——宝应方言札记

“打当”食材的动词——宝应方言札记

有时只需要用手就可以完成。

青菜下子。择:去掉青菜中不能吃的部分,如黄枯的叶子、根。是一个选择并剔除的动作。

韭菜下子。拣:拣原来是挑选之义,在宝应话中和上面择的意思差不多,除了拣选还有剔除。主要有两个动作,一个是将韭菜根部的带泥的部分去除,另一个是将韭菜尖上发枯发黄的部分掐掉。

豌豆头下子。掐:一般批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截断。这里指去掉豌豆头上不能吃的部分。这个动作没有挑选的意思,几乎是每棵菜都要掐掉一段。宝应有“掐得动,吃得动”的说法。

毛豆下子。剥:用指甲将食物的表皮、外壳与果实部分剥离去除。常用于毛豆、蚕豆、花生等食材。

有的要借助工具完成。

鱼。这个㓾也写作迟。明代李实《蜀語》“破鱼曰㓾,㓾音迟”;清代樊騰鳳《五方元音》卷下“㓾,剖洗鱼也。”而迟可能来自于“凌迟”一词。㓾鱼主要是一杀二去鳞三剖肚四去除内脏及鳃,是需要使用刀剪的。

(读若阴平)肉。斩:本义是用刀砍剁,在宝应话中斩肉指用刀把肉剁成肉糜,而用肉糜做成的肉圆也称为“斩肉”,也就是扬州狮子头。

鱼片。剐:用利刃将鱼肉与皮、骨、刺分离,并切成薄片。

(读若阴平)长鱼。划:是使用尖锐的东西(宝应一般有用筷子削成的专用锲形工具)将长鱼(即黄鳝)的脊梁肉、肚皮肉与三棱形的骨头分开。这是一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

虾仁。用手指将河虾的肉与壳分离,主要用食指和拇指挤压。

(读若kua的阳平)慈姑。刳:是用质地比较硬的东西,但不一定太锋利,因为这个动作主要是刮。刳慈姑,是把慈姑表面上的两圈毛状物和根部带泥的部分去除。宝应人有用小刀刳的,也有用硬币刳的。

藕。宝应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藕饼,一般在中秋节食用。把新鲜的藕在特制的金属筛子上反复擦,将其变成藕茸,再和糯米粉拌和,做成藕饼。

丝瓜。刨:指用金属特制的小刨子去除一些蔬菜的表皮。如丝瓜、藕、土豆、山药等蔬菜的外皮都是用刨子刨去的。

有的是借助水或热水、开水完成。

用开水下子。泖:就是把新鲜的肉块、鸡块在开水里煮一下,以去除血水。

用淘米水下子。拔:这里是在水中浸泡而拔除的意思。一般需要拔的如狗肉、羊肉和海鲜等一些腥膻味儿比较重的荤食,而且浸泡的时间比较长。

把萝卜(读若che的入声)下子。焯:也是在开水中过一下,与泖相比,时间更短,一般用于新鲜的蔬菜。

还有用盐、酒、作料来处理的。

用盐下子。这里的码,指的是暴腌,即是短时间的盐腌,可以是蔬菜,使食材溢出水分,又保持新鲜的程度,还具有稍许的咸味;也可以是鱼,经过码的鱼可以去除腥味,又可以使肉板结不致过分松软。

用料酒下子。这里的浸,也是一种短时间的浸泡,一般用来处理荤腥的食品,如准备爆炒的鱼片、肉丝肉片、鸡丝鸡块等。

这些诸多的动词,生动而准确地反映了宝应人对饮食的重视,所谓食不厌精,仅仅是打当食材的动词便如此复杂,各有所指,各司其职,可以想见,那加工烹调的过程就越发讲究了,当然,品尝宝应的美食更是一个满足各种感官需求的综合过程了,那是一种享受。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