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应话的“雅言”趋势——宝应方言札记

(2015-12-30 08:30:00)
标签:

雅言

哑言

方言语汇

宝应方言札记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宝应话的“雅言”趋势——宝应方言札记

宝应一景——剪淞亭

 

现时的宝应方言已经和四十年前不一样了,方言都是不停地变化的,向着“雅言”的方向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社会变革中文化变异的结果。

所谓“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不遗余力的推广雅言。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

正是因为语言的这种由方言向雅言的变化,使得各地方言每隔一段时期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现代人口流动频繁,五方人士杂处,也加快了方言的变化。我曾在一次地方志编写会议上建议,各地的县志应该将方言以录音的形式记录在磁盘上,制成音像出版物,以传留后世,让后人听到“古音”真实的声音,单靠文字记载,音标注音总是不准确的。

说到雅言,我刚到宝应学会的词语中,就有一个是“哑言”,不过此“哑”非彼“雅”也。小孩子口中的“哑言”从意义上说就是要你闭嘴,不再说话,是不高兴的表示,也是拒绝。比如,你用铅笔换他的橡皮,他不愿意换,就会说:“哑言!”这个“哑言”现在几乎没有人说了,因为它并不是“雅言”。

应该说,现今的宝应方言是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的,更接近普通话了。

其特征一是古音的消失。宝应方言中保留了一定的古音读法,最常见的就是与普通话jqx对应的gkh,老宝应话中的“界”读作gài,老一代人说的“世界”、“界限”,年轻人不会这么念了;老宝应话中的“这个东西几个钱呀?”中“钱”的发音是kián到哪儿去呀?去的发音是“又下雨了!”中的“下”的发音是hà还有“巷口”的巷,原先读hàng但现在已基本上听不到这些读音了。

第二个特征是尖团音的区分、入声字的消失。比如,“战斗”、“占领”、“沾光”中的战、占、沾都是尖音,读jiàn,与“站立”中的“站”是不一样的,现在则没有这种分别了。又如,“一般”的“般”,原来读入声,与“上班”的“班”是不同的,现在也一致了。

还有一个特征是,对于一些新生的词语,包括一些新名词、时尚词汇,很多是按普通话的读音了。比如,雪碧”是年轻人常喝一种饮料,老宝应话这两个字都是入声字,宝应年轻人说“雪碧”就会感到拗口,有的就干脆用普通话的读音了。再比如,“搬家公司”的“搬”基本上也发成“bān”的音,而不是入声了。婚戒、钻戒的“戒”也不读成“gài”了。

个特征是方言语汇的消失。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词汇被替换了。比如吃饭时让客人吃菜,已经不再说“您个就咸”了,程度副词“xi”(表示很、非常的意思,如“我很困了”说“我~萎的”)、“suài”(表示拼命地,不考虑后果地,如“有饭吃就suài吃”,“钱suài用”)已被“很、非常、拼命”等词取代了。口语的词汇也变为书面语汇,“一块堆”变成了“一起”,“一尕尕”变成了“一点点”,“中饭时”变成了“中午”,“早年个”变成了“从前”,“裈头子”变成了“内裤”,“头绳衣”变成了“毛线衣”,塞裆”变成了“堵车”,等等。

方言现代化的趋势应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进步,但听到一些老年人说着纯正原汁原味的宝应土语,总是感到十分的亲切,这也是乡音乡情的魅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