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日游之一宫一寺


标签:
日本六日游太宰府天满宫东京浅草寺菅原道真神牛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我这里所说的一宫,是福冈太宰府的天满宫,而一寺,则是东京的浅草寺。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相距千里以外又完全不搭界的景点放在一起写呢?因为这是我们此行所游览的仅有的日本古迹,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另一个原因是这两个景点都让我想起了国内类似的景点,我要比对着述说。
先去的是福冈,就先说太宰府天满宫吧。这是一个供奉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公的祠庙,让我想起了国内的供奉孔子孔圣人的庙,像南京的夫子庙。不过这里是天满宫的本部,也是这位菅原道真人墓地,级别是很高的。
这位菅原道真公(公元845年8月1日-903年3月26日),在日本被誉为“学问之神”和“书法之神”。所以,这里是祈求金榜题名的圣地,每逢考试前夕,许多疼爱孩子的家长和高考在即的高中生都来此求其保佑,据说相当灵验。每年有多达700万人来此参拜祈福,在小木板上写下他们期望成功的愿望。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刚进大门有一铜牛,被称作“神牛”,摸一摸牛头,就会给你带来幸运,那牛头被抚摸得铮亮。再比如进到正殿前要过太鼓桥,是相连的三座桥,而上了桥是不能朝后看的,只能是一路前行。还比如过了太鼓桥有一个不太大的亭子,亭子下有一个水池,叫手水舍,所有来这儿的人都要舀水洗一下手,还要是喝上两口,这样才能得到灵气与庇祐,故而人气爆棚。而我就不赶热闹去喝水了,我怕别人以为我这个白发老头还想考什么功名,把我当成了范进之类的人物。
这里的文化气息还是比较浓厚的,不像南京的夫子庙已经到处是店肆与摊贩。你可以看到的菅原道真诗碑(但好像是后人书写的)和日本现代著名俳句诗人荻原井泉水的诗碑及诗碑之园,还可以看到享有盛名的庖丁冢、笔冢、菜刀冢等墓葬,也可以看到许多国宝级的文物;还有各种名贵的花木,比如带有传奇色彩的飞梅(传说是因仰慕菅原道真而一夜间从京都飞至太宰府开放的梅花)、底部相连象征家庭和睦的夫妇樟、樱花等等;还可以看到日本中小学生的书法作品,即使是两个侧廊的卖品部也都是以图书和文化用品为主。
当然南京夫子庙因近邻秦淮河,沾染上灯红酒绿的奢糜之气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与这里的书卷之气相比,虽然那种极力追求金榜题名的功利主义是我唾弃的,但缓步期间,你的心境还是会像木桥两边池水一样,清澈澄明,波澜不兴,感到平和而舒朗。
我在神牛前照了张像。这神牛是昭和六十乙丑年建造的,那是1985年,中国的牛年,我的本命年。当时我还在中学当老师,我很理解那些莘莘学子们勤奋学习的苦衷,我的表情有些呆滞或凝重,我的心里也有些怅惘。神牛呀,你如有威力,能让学习变得没有负担,成为一件让孩子们快乐的事,那该多好呀!
再说位于东京台东区的浅草寺,这是东京城内最古老的寺庙。相传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最初的浅草寺。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使之变成一座大寺院群,每年元旦前后,前来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这里也就成为附近市民的游乐之地,其娱乐与商业功能已经渐渐变成了重要功能。
这有点像上海的城隍庙,虽然还有个庙,但更多的是商铺,去的人大多是游览与购物的。与我们去天满宫不同的是,天满宫因为没到考试前夕,人还不算多,而浅草寺的游客与上海城隍庙相比真也不遑多让。
我们是从闹市的街上进它的大门的,一进去就看见一座二天门。过了门就是一个广场,座落着一些殿宇、石塔、碑刻,当然也点缀着盛开的樱花。在进门时我们遇到了一群穿着色彩鲜艳的日本和服的女子,定睛一看,里面还有位金发碧眼的呢,看来这是一个国际团体。在观音本堂的背后,我们也遇到了几位穿和服的日本女子,她们是在樱花树下拍照的,可惜我没有见到她们的面容,只能望其项背而嗟叹了。
走过了一道门就是拥挤非常的小街了,小街两旁都是各式的吃食店和卖品店。小街上穿梭着熙熙攘攘的人,几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然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是穿着日本和服的美女,正巧我遇到了一位。据说日本的春天是仕女们出游的季节,这不由让我想起了那幅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来,眼前这位姑娘悠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真颇具大唐遗风呢。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比如他们的脸谱、绘画、工艺品。但容不得仔细观察,因为导游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小时,只好拍下些照片先,真正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走到了雷门,导游的叮嘱就在耳边响起了,这就是我们的“到此为止”之处,必须原路返回了,因为这里也是巷陌纵横,店铺栉比,况且对初来乍到之人,似乎看上去也都大同小异,容易混淆搞错。我们团中就有位单身来的老太太,果不其然,在这儿转向了,找不着北了,幸亏还有电话联系上导游,导游把她接了回来。害得大家多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
雷门其实是浅草寺入口的大门,几经火灾焚毁,后于1960年重建。雷门相当于金龙山浅草寺的总门,又称为风神雷神门,门右边的是风神像,左边的是雷神像。雷门最著名的要数门前悬挂的那盏高三米多、重达七百公斤的巨大灯笼,远远可见黑底白边的“雷门”二字,赫然醒目,气派雄伟,确实够“雷人”的。
这时我才知道,我们并不是从浅草寺的正门进入的,而且为什么我们一进来的经过的就是二天门,原来这雷门才是一天门。我们是最后才到达了正门。
当然浅草寺与上海城隍庙相比,还是有宗教色彩的,不像城隍庙几乎已经完全成为了商业中心。寺中的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香炉,除了虔诚地拈香礼拜的人,还有很多人往自己身上扇烟,所说这样可以庇护健康,真令人匪疑所思。也有求签的人,必须先在龙王像前的水池洗手,这与天满宫的手水舍相似,看来日本人真的是很注重卫生的。浅草寺供奉的本尊是圣观音,在观音堂前参拜的人还是不少的,当然这里面有许多并不是日本人,我想他们大多是来看热闹的吧。
这一宫一寺,确实不太一样,一宫供的是人,注重学业之理,目的单一;一寺供的是神,注重的却是商贾之道,欲求广泛。作为游客,感受也不太一样,前者似乎有些清冷,却很心安神闲;而后者给人极度热烈,却不免喧嚣熙攘。如果我来选择,可能偏重喜欢前者。
不管如何,还是凑上两句歪诗吧。
西江月·东京浅草寺
艳日粉樱风暖,华堂高殿烟重。娉婷少女晓妆浓,竟引行人目送。
十色招幡摇晃,五洲宾主交融。雷门高挂巨灯笼,但见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