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死之交


标签:
朋友吻颈之交舍命之交为朋友两肋插刀争死之交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微信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他们遇到了死神。死神说:“你们两个只能活一个,你们猜拳吧,输的就得死。”最后,一个输了……
另一个抱着死去的朋友说:“兄弟,说好一起出石头,为什么我出了剪刀,你却出了布?”
故事后有一段评论: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心,这就是一部分人的自私,一部分人的傻。现实的世界,算计别人最后也就算计了自己。当有些人傻乎乎地想输时,其实他已经赢了!所以,一直善良下去……
这个故事与评论是颇耐寻味的。
惩恶扬善、劝人为善是没有错的,但这故事中的两人一个求死反而生,一个贪生反而死,事情的结果与谁的想法都是背道而驰的,似乎还是给人某种遗憾。在人心的较量中,谁是胜者呢?难道让别人死,自己活才是胜利吗?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也是不可靠的,任何人都不能相信。
我却有另一种想法,为什么就断定那个死去的朋友是算计别人的呢?他未必是由于自私,也许是想得更深远一些呢?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他知道自己的朋友会为自己牺牲,那么,虽然大家说好都出石头,可朋友就会出剪刀求输,以保全他,所以,自己应该出布来求输,来保全自己的朋友。最后终于还是他达到了目的,这样,友情与牺牲获得了胜利,朋友之间的珍贵友谊可以得到更完美的张扬。死的人失去了生命,但保持了友情,保全了朋友。所以说,活着的人固然幸运,但死去的人也同样是胜利者。故事告诉我们,朋友间的友谊价值千金。
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改一下:
一个朋友抱着濒临死亡的另一个朋友说:“兄弟,说好一起出石头,为什么我出了剪刀,你却出了布?”
那个朋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活着,就是我赢了。”然后死在朋友的怀里。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更温馨些?
是的,极端的利己主义现在很流行,许多人是很自私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即使是同事、同学,都会毫不在乎,甚至是朋友、亲人,也可以置之脑后,更别说不认识的人了。
朋友这个概念,变成了一种虚泛的仅限于认识有所交往的一种关系,而且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说起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做起来是四海之内“坑”兄弟;说起来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把刀插向朋友的两肋;需要你的时候,“有钱千里去相见”,不需要你的时候,“无钱对面不相识”;朋友又叫“帮友”,那是要你帮忙,朋友也叫“旁友”,那是要你旁边站着去。
太怀念古代的那些朋友了。
古人以“吻颈之交”形容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的朋友。那是可以为对方割脖子的朋友。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已经是做好一去不复返的准备,视死如归,他又向樊於期要一样可以晋见秦王的礼物,樊於期就献上了自己的人头。这种豪侠之风今天还有吗?
春秋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结伴去楚国求见楚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而成全了朋友。这被称为“舍命之交”。
今天,我们还有真朋友吗?
如果微信上的故事能够改成我想的结果,也可以称之为“争死之交”了。那是真正的朋友之道,值得我们效法学习。
我希望,“朋友”两个字,永远是闪烁着真诚和无私的光芒的。我们都不要让“朋友”这金光闪闪的两个字上蒙尘。
衷心感谢博友丁一木赠诗
好友出行遇死神,二人难以共生存。
无须退舍三番避,只要出拳两界分。
耳语石头双峙日,眼观刀刃自腾云。
暗中进退良莠判,昔日农夫醉后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