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男生和女生

(2015-01-26 08:30:00)
标签:

那些年

异性的吸引

校园生活

男生

女生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那些年,男生和女生

看到现在许多中学生的影视作品,那其中的少男少女,活力四射,青春迫人,不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校园,那时我们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了。

那时男女生之间都是有一条无形的界线,在大庭广众之下,很少有男女生说话,一般都是男生扎堆,女生抱团,互不来往。老师经常在学期末年《成绩报告单》的操行评语中写上“希望打破男女生界限,广泛团结同学”之类的评语。

学期排座位,我们男生尽量避免与女生同桌。而往往调皮的男孩,会被老师故意安排和女生坐一张板凳,这样会减少上课讲话的机会。但往往这些调皮的男孩也会恶作剧,在起立向老师敬礼时,偷偷将板凳挪后,让女生一屁股坐到地上,引起哄堂大笑。

但是同桌毕竟是坐在一条板凳上,接触比较多,感情也会好一些。我小学的一个同桌女生,她有时也会将从家里带来的烤白薯偷偷放在我的抽屉里,用眼睛看看我,不说话,我也明白了,也用眼睛看看她,也不说话。有时她也会从我铅笔盒里拿小刀削铅笔,只是还是不说话。

下了课,男女生玩的也不一样,男生去踢球、翻双杠、飞洋画、打闹,女生则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跳绳。但总有调皮的男孩去和女孩捣乱,比如故意从拉着的皮筋跑过,将皮筋拉断,然后看到女孩或哭或叫,就得意地大笑。

但女生有时也会团结起来进行反抗,在厮打追逐中,女生们会逃进女厕所。而男生会聚集在厕所前挑衅,双方形成对垒。有时女生会突如其来冲出来将某个男生拖进女厕所,这是对男生最大的羞辱,而瘦小的男生往往首当其冲。小学二年级时我有一次站在边上看热闹,冷不防被从女厕所中冲出来的一个女生抓住胳膊就往厕所里拖,吓得我闭紧了眼睛,大喊救命,我想这下完蛋了。幸亏有一个男生勇敢地冲过来抱住我的腰,又有几个男生冲过来,终于将我抢了回来。惊魂未定的我吓得大哭起来,倒引起全场一片笑声。

上中学以后,男女生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但还是不会有男女生单独接触、说话的现象,如果一个女生学生干部要向男生传达老师的指示,也都会叫上一个要好的女生作伴。即使这样,说话时眼睛也是看着天花板,不敢对视对方的目光,如果说话时间稍微长一些,也许男生和女生的脸都会因窘迫而涨红了。

那时女孩子开始发育了,身体上有了变化,而引起了男生的注视。尤其是比较漂亮、丰满的女生,往往是男生谈论的对象,一些男生还不怀好意地总为这些女生配上“对象”,说跟谁谁好,传得煞有介事。其实可能都是他们自己潜在想法的一种寄托与幻想而已。

我还发现有些男生总是找机会与女生接近,故意问一些“作业是哪几条”呀,“星期天要不要到学校呀”,“劳动课要带哪些工具”呀之类的问题,好像女生明知这是没话找话说,嘴里虽然也骂着“讨厌”、“犯嫌”,可并不反感。

课外活动时,教室里没有什么人,课代表把从老师那里拿来的作文本往讲台上一放,让大家自己去拿。有时会发现有女生乘机在翻看男生的作文本,也有男生在翻看女生的作文本。如果看到来的人多了,就赶紧扔下走开了。

到了高中时,虽然不像以前小孩子时男女生严格的界线了,但基本上是男女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学校举办运动会,我们班上本来是男生强、女生弱,结果却是女生得的分多,总分得到了亚军。原来在比赛前,其他班级的许多女生都没有参加比赛,所以我们班的女生就坐收渔利了。原因是那些女生都遇到了生理周期,这也成了男生们热议的话题,很神秘也饶有兴致地在说“你知道吗?……”

其实,异性之间的吸引力总是存在的,只是那无形的墙在阻挡着男女生的交往,在心底里,大家还是愿意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的。

那时最能名正言顺男女生在一起接触的就是课余活动了,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的兴趣小组,文艺宣传队,体育训练,都是有男生也有女生的。我所在校乒乓球队,男女队员就比较融洽,女队员特别愿意和我们一起训练,这样有利于她们技术的提高。外出参加比赛,也是互相加油。大家在一起说话就比较自然了。当然,我们的接触仅仅限于打球,从来没有生活之类的话题,更谈不上感情了。好像那时觉得追求异性,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怎么能往哪方面想呢?

即使如此,我们的校园生活还是充满欢乐的,五十年后大家相聚,没有丝毫的隔阂,虽然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中只有一对成为了夫妻,如果换到今天,不知会不会多一些呢?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