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绝——好肉出在骨头边


标签:
无锡肉骨头慎馀肉庄三凤桥好肉出在骨头边济公真传 |
分类: 咀英嚼萃(饮食) |
以前出差,火车一到无锡车站,月台上就会有推着食品车的小贩在连声叫卖:“买无锡肉骨头嘞!”这种抑扬顿挫的吴侬软语确实好听,不过你也许会诧异:骨头怎么也成了美味佳肴?在其他地方人的头脑里,人吃肉,狗才啃骨头呢。
我是在朋友请我饱餐一顿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的。其实,这肉骨头应该叫骨头肉才确切。
朋友请我吃的是三凤桥慎馀肉庄的肉骨头,这是一家百年老店,早已名噪沪宁,誉满江南。那肉骨头端上桌来,已是骨酥肉烂,色红油亮,香味四溢,可谓色香味俱佳。用筷子一夹,在嘴里轻轻一抿,骨头滑出,肉已下咽,腴而不腻,咸甜适口,几乎是完全不有咀嚼,真是好吃至极!对于我这个老饕来说,可谓正中下怀。
朋友见我吃得高兴,便侃起肉骨头的来历。原来这肉骨头还是济公和尚的真传。相传济公曾路过无锡,向一家肉店的老板讨肉吃,老板倒也爽气,慷慨相与。谁知这个疯颠的和尚竟然将锅中之肉一啖而光,老板不免有些着急:“菩萨,我这生意如何做呀?”济公说:“还有肉骨头可卖嘛!”于是撕下破蒲扇的几根茎放入锅内,又面授机宜如此这般一番。老板如法炮制,果然肉骨头异香满堂,酥嫩无比,引得顾客争相购买。
这肉骨头的做法是,选取三夹精瘦的小排肉为原料,连肉带骨,一头猪身上只能取三四公斤。这种排骨细嫩无比,先急火烧煮,再放入老卤汁用文火慢煨,直到酥烂。据说那老卤汁是每天加入新料每天烧,已历数十年,鲜美异常。这样代代相传,肉骨头终成无锡美食中的极品。所以无锡人有句老话,叫好肉出在骨头边,真是很有道理。
时间过得真快,这次吃肉骨头的经历转瞬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听说,慎馀肉庄的字号也不复存在了,可只要一接触这肉骨头三个字,一看到电视上展示的肉骨头的画面,我的齿颊间似乎还在飘荡着那浓浓的香气。
不过,你要真想尝到正宗的无锡肉骨头,我劝你一不要到那些大的饭店,那里生意太好,菜式太多,可能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不要买那些真空包装的成品,回来再烧一次,就没有了鲜味;你不妨到无锡街头的大排档、一些小让,那里都有肉骨头这道菜卖,可能还真地道呢。
你可以选择靠近古运河边的小店,在河边桌子坐下,再来上二泉水酿造的陈年花雕,从卖香菜的老太太篮子里抓一把烫好的香菜,拌上作料,听着阿炳的“后代”们拉出的悠扬的胡琴声,再品嚼这无锡肉骨头——那可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享受呀。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