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瀑清幽雪窦山


标签:
雪窦山四明第一山围城与雪窦山钱锺书雪窦山诗三隐潭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提起雪窦山,这个
大学问家钱锺书唯一的一部小说《围城》中提到过雪窦山,那是方鸿渐一行五人由上海到三闾大学的途中,因遇雨疲乏,“一觉醒来,天气若无其事的晴朗,只是黄泥地表示夜来有雨,面粘心硬,像夏天热得半溶的太妃糖,走路容易滑倒。大家说,昨天走得累了,湿衣服还没干,休息一天,明早上路。顾尔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塞,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就提议午后游雪窦山。游山回来,辛楣打听公共汽车票的买法。……”
之所以写到雪窦山,是因为钱先生去湖南的途中曾经路过雪窦山,却一字未提到游山的情景,杨绛先生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也说到过:
锺书到湖南去,一路上都有诗寄我。他和旅伴游雪窦山,有纪游诗五古四首,我很喜欢第二第三首,我不妨抄下,作为真人实事和小说的对照。
天风吹海水,屹立作山势;浪头飞碎白,积雪疑几世。
我常观乎山,起伏有水致;蜿蜒若没骨,皱具波涛意。
乃知水与山,思各出其位,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
固哉鲁中叟,祗解别位智。
山容太古静,而中藏瀑布,不舍昼夜流,得雨势更怒。
辛酸亦有泪,贮胸敢倾吐;略似此山然,外勿改其度。
相契默无言,远役喜一晤。微恨多游踪,藏焉未为固。
衷曲莫浪陈,悠悠彼行路。

2014年5月,我游历了雪窦山。据传说,雪窦山之得名,是因为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窦称雪窦,山自然就称雪窦山了。
雪窦山最具特色的便是瀑布。我们先行至千丈岩底,然后沿着峡谷拾级而上,足足走了三个小时,走完了1600多米的三隐潭(分下隐、中隐、上隐三级)。一路大小瀑布不计其数,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




或飞流直下,訇然鸣响,如乐作焉;或涓帛倒挂,银珠四溅,水汽弥漫;或沿崖而注,容与回旋,汇入深潭;或上呈多股,系为一束,似银帘匝地;或一流冲下,遇石而阻,如扇面展开;有双瀑相傍,犹如情侣相伴;有水姿摇曳,好似美人起舞。




北宋王安石有诗:“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写出瀑布之形之色之光影效果。
南宋楼钥亦有诗:“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写出瀑布之势之壮之整体之美。





当然近代除了钱锺书先生来过,蒋介石父子也都来过这雪窦山。蒋公有题句:“雪山名胜夸东南,不到三潭未见奇。”虽然有些自夸家乡之嫌,却也是实至名归。

雪窦山下还有雪窦寺,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我国佛教界将它与杭州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九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有极高地位。雪窦寺内外古木参天,两株汉代银杏,径约五人合围;殿后两棵挺拔的楠木,为张学良将军被软禁于此时手植。寺内依山有露天弥勒大佛,为2008年落成,大佛高33米,趺坐于高9米莲花座上,座莲之下是三层高14.74米的天坛形圆丘,总高度为56.74米。圆丘上层直径为36米,下层为88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青山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有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雪窦山既有山又有水,山水合而为一。又有人说:山水悦心性,胜迹怀古今,雪窦山既擅自然风光,又多人文遗存。还有人说:名区远闹市,古刹在深山,雪窦山偏在一隅,有名刹可寻。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雪窦山都是兼而有之的,她像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容貌兼备,德才俱佳,在含情脉脉地向我们招手呢,不由你不动心呀。


我看到一则消息,列举了中国最美的尚未成为旅游热点的十九处景观,雪窦山就在其中。。
当我离开雪窦山时,玩味着钱锺书先生的诗句“微恨多游踪,藏焉未为固。衷曲莫浪陈,悠悠彼行路。”而对我来说,则是“微喜多游踪,乐焉好去处。衷曲不由陈,悠哉此行路”了。
衷心感谢博友烟灭人赠玉赐评
雪窦山,
清流有激湍。
疑似飞流千丈里,
素瀑映高山。
衷心感谢博友lf零3赠诗赐评
雪窦连开乳岫袍,
任凭白练洗青腰。
有声有色天然趣,
胜似桃源醉客陶!
衷心感谢博友张方才赠诗赐评
名流大腕捷足到,
自古仙山人赋名,
雪窦藏幽踪迹在,
风光不与旧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