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2014-10-11 08:30:00)
标签:

召稼楼

上海浦江镇

秦裕伯

上海城隍神

老八样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国庆长假到哪儿去玩呢?为避免人多之患,我没有去远的地方,选择了上海近郊的一处景点——新古镇召稼楼。

为什么叫新古镇呢?也许你会心生疑惑:究竟是新镇,还是古镇呢?

其实我也很难给它定位。

说它新,是因为这个位于上海近郊区浦江镇革新村的镇子不像上海另外几个古镇,如朱家角、七宝、枫泾等那样知名,早已成为被游客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它确实太名不见经传了,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它新到还没有收门票。不可谓不新也。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这是新建的街道牌坊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修葺一新的河道两边的沿廊,是典型的江南特色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两岸的柳树为小镇增添了绿意与活力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亭台错落,小舟荡波,精致而典雅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这座报恩桥是古代早有的,只是重新建造了


但它确实是有历史的,它的得名便很有古意。所谓召稼,就是召唤稼穑,也就是号召、催促种庄稼。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那时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家乡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粮食,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每天清晨一敲钟,村民们就要下田种地了,因此得名召稼楼。有诗曰:“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这里于是人勤田丰,遐迩闻名,人们把这个村镇也称为“召稼楼”了。这已经是五百年前的事了,不可谓不古也。

说它新,还是因为与众多的江南古镇一样,虽然它也是“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虽然到处可见骑马墙、荷花墙、白墙黑瓦的古色古香的建筑,虽然也不乏牌坊、厅堂、河廊和园林,但大都是新建或复修的。因为2005年召稼楼才被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2008年召楼古镇才正式启动修复改造,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仍在施工的脚手架。的确是焕然一新的感觉。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建的礼园,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里面有秦裕伯纪念馆和乡贤叶宗行纪念馆及名演员秦怡艺术馆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据说,秦怡也是秦裕伯的后裔呢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我倒是更喜欢这些虽然残破陈旧却散发着原生态气息的建筑


不过,古镇中还保留着不少清代的建筑,还有些残破的屋舍,更重要的是,它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比如秦裕伯纪念馆所纪念的这位秦裕伯。他是宋代秦观的八世孙,自祖父起便定居这里。他生在元末明初,朱元璋招他入仕,他以己仕元20年,背之不忠;母丧未除服,出仕不孝,托病辞谢。后不得已入朝。朱元璋对他十分看重,以“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故,把他封为上海县的城隍神。现在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城隍庙,殊不知这位城隍老爷的故乡便是召稼楼。那资格也够老的了。

说它新,还因为它和江南已经开发的所有古镇一样,主要的街道已经完全商业化,成为各种买卖的场所,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商铺掩盖了与当地民生社会有关的民情风俗。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与所有古镇景点一样,总是人头攒动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各种商铺,各种货色,大多数店主却不是本地的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可是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场景,古老的戏台上由当地的剧团(抑或是业余的)唱的沪剧,而内容是《江姐》选段《绣红旗》,也是应国庆之景吧。戏台下聚满了当地的老百姓,从他们聚精会神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愉悦与安乐。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沪剧片断《绣红旗》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这些观众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看得是那样聚精会神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别开生面的卖菜地摊就设在风景区中,真接地气呀


我们还看到,即使在景区的核心地区,也有许多当地人在摆菜摊,出售他们自己种的毛豆、扁豆、青菜、南瓜、山芋等新鲜蔬菜,价格不算贵,而买的人也不少。

当地几乎所有的饭店,都打出“老八样”的招牌,以地道的本帮口味为号召,我这个吃货当然不会放过,可惜的是,因为开车,不能喝上两口老酒,但总算解了馋。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新修的建筑,是古老的样式;闪耀着时尚的风采,却洋溢着淳朴的古风;随处可见商业的侵袭,但仍然可见农耕的特色;以新吸引眼球,以古招唤内心;就像一位身着旗袍的姑娘,烫着卷发,拨弄着古琴,哼唱着情歌——你说是新,还是古?

所以我说,新古镇召稼楼。

只是我希望,仍在建设中的召稼楼,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要模仿那些如周庄、乌镇、南浔等镇的式样,如同去韩国整容的美女们,都撞了脸。小桥流水,也有看腻了的时候。

 

 

新古镇召稼楼行游

本篇作品选录在《溪流》网络文化月刊2014年第10期“天涯萍踪”栏目

衷心感谢《溪流》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