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之延安掠影

标签:
陕西行延安宝塔山枣园延河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大凡在新中国出生的人都不会对延安这个地名陌生,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延安更是成为红卫兵串连朝拜的热点,延安精神成为人们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延安作为革命的圣地已经深深烙在了我们的心中。
从十多岁起,我就向往着延安,向往着宝塔山和延水河。去延安,成为我青年时代的一个非常向往的愿望,谁知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五十年以后,在我年过花甲之后,但毕竟是实现了,虽然来得不是那么令人激动。
我们是早晨六点在米脂乘火车,九点许到达了延安。我们预留了八个多小时,准备在晚上六点乘动车去西安。
下车后,我们询问了当地的人,确定了宝塔山——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这样的一条路线,可以基本把延安当年革命的旧址浏览殆遍。
这些旧址是无须我饶舌介绍了,我们从各种宣传的渠道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我只是把我自己的点滴感受略述几句,其他的请大家看照片吧。


延安标志性的画面便是宝塔与延河,宝塔依旧傲然耸立,这座宋代的砖塔真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延河的水却日见枯竭了,但延河的两岸却林立起了高楼大厦,你可以感受到现代化脉搏的跳动,这就是时代的前进吧。


无论是王家坪也好,杨家岭也好,所谓旧址就是领导人们当年的住处,无非告诉人们当年的艰苦与领袖的朴素,是不是在揭示与当前许多官员的反差呢?倒是一些年轻人有怀旧情绪,有的穿上红军的服装留影,有的坐在纺车前摆出样子,不知是对当年的一种追思呢,还是觉得只是好玩?


延安的革命纪念馆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与其他所有的旧址一样,都不收门票,在延安只有宝塔山收30元的门票,因为那是宋代的遗迹。纪念馆规模很大,但内容没有什么独特,对于我这样熟知党史的人来说,几乎所有的照片与文字都似曾相识。也没有什么影像的放映与高科技的新鲜手段的介绍。

枣园给我的感觉非常好,不像是在黄土高原的陕北,到处是花草与树木。当地人说,虽然以枣树为多,但这里的枣树并不结枣。也有诸如银杏、松柏等其他树木,在这秋天,树叶有的已经苍黑了,有的还是碧绿,有的只露出浅浅的淡绿,有的金黄耀眼,徐霞客在形容黄山美景时有几句话“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用在这里倒是很确切的。
我们从枣园出来时,太阳已经偏西了,便不紧不慢地向火车站方向行进了。
在中学教书时,教过贺敬之的长诗《回延安》,如果是在当时能来延安,可能我也会写出一首不像样的诗来,但是今天,我没有那样的诗兴,我知道诗是情绪的激发与宣泄,而我的激情到哪儿去了呢?
我在想,当年的延安精神,如今又在哪儿呢?
站在夕阳下,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当年我们耳熟能详的声音: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啊——革命的圣地延安。……” 那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朗诵。
我周围的许多的游客,你们听过这些曾经激动人心的声音吗?
我感到了一丝凉意,记得在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年轻人说,延安比西安冷得多,已经没有人穿短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