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佳丽尽吟笺


标签:
金陵旅游词宋家淇吴梅唐圭璋编辑生涯 |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
——宋家淇和他的《金陵旅游词》
我刚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不久,编辑室主任凯亚先生就交给我处理一本书稿,这本书是《金陵旅游词》。这本书的选注者是宋家淇先生,是南京市十中退休的一级语文教师。
在讨论书稿的过程中我多次与宋老交往,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宋老时年已七十四岁,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谈锋极健。他告诉我,几十年来他与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初中时就开始填词。上大学后,师从于词坛泰斗吴梅先生门下,被称为是吴梅的“关门弟子”。宋老先生一生坎坷,“文革”中被批斗,数十年写的词都被付之一炬。可他不灰心,不气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开始了读词、填词、注词。这本《金陵旅游词》便是他心血的结晶。

这本书从六朝金粉的五代开始至清末的几千首歌咏南京的词作中选出二百多首,有注解有评析,按十八个景点分别编次,这些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南京古都的历史风貌:钟山的巍峨,长江的壮丽,玄武湖的秀美,扫叶楼的清幽……一幅幅山水画尽收眼内;秦淮河六朝金粉的繁华气息,胭脂井亡国佳人的凄婉呼号,新亭前爱国志士的家园之痛,令人顿生无限感慨。诵读这些词章,使人们不仅陶醉于山水之乐,更增添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我对这本书的编辑是很认真的。书中收录了元白朴的一首《沁园春》,中有“问谁能心比,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间”句,其中“岭上云间”的“间”字令我生疑,恐为“闲”字之误。一、前一句是“更白鹭洲横二水间”,在一阕中不应以同字押韵;二、“问”字领四短句是对仗的,“水静”与“云间”失对。于是我又搜阅了白朴的词,其另一首《沁园春》的前序中引有王荆公的诗,末联为“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可知白朴词中数句乃化用王荆公的诗句。繁体字的闲又作閒,本义是空间,所以“閒”与“間”是通假的,只是在简化字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意义了。宋老是从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金元词》中摘录的,我认为《全金元词》可能是在抄录时因繁简不同而误了。我即就此案求教于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申明自己的判断,唐先生经查阅四印斋古本原刊《天籁集》,亦证实“间”字系误抄误排。

我在设计这本书的整体版式时,也动了一番脑筋。翻开扉页,有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题笺,押一方红印;扉页是八九幅白描工笔插图,似旧书绣像笔法;正文系竖排夹注,词文以四宋,注以双排五仿,评在词后,上下押文武线;此种装帧颇具古风,尚未阅读,已觉一股古朴凝重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
宋老对这本书的印装非常满意,对我这个刚走上编辑岗位的年轻人也很器重。他是南京市政协委员,又是民进委员,就热情地要我参加民进,说这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团体。我因对政治团体不感兴趣,便婉言谢绝了。
宋老还说我的古文根底不错,鼓励我学习古典诗词,我也很想向他学习填词。可是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便传来了他身罹癌症的消息,再不久,又传来了他仙逝的噩耗。
宋老写得一手好字,他曾书赠我他写的一首词《凤凰台上忆吹箫·自题〈金陵旅游词〉》:
二十名区,六朝名手,二百一十名篇。把石城佳丽,尽谱吟笺。开卷如游故国,堪指点、郡邑山川。沧桑事,乌衣夕照,扫叶晴烟。
当年,后生莫解,而寄托常存,字里行间。趁退休多暇,评点欣然。赖有豪情英气,应记取、无愧先贤。中兴志,炎黄子孙,代代相传。
可惜的是,事隔多年,宋老墨宝的原件已被我遗失了。想起来,自己总觉得十分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