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需大声说

(2013-05-07 10:49:38)
标签:

大声说

旁若无人

天堂里吃饭

豪猪取暖

杨佩昌

杂谈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无需大声说

好友潘小庆先生最近转载了杨佩昌先生的一篇他冠之以“拍案叫绝的好文章”的博文,其中谈到了中国人与德国人的最大区别,杨先生的回答是:“最大的区别是,中国人说话声音大,德国人说话声音低。”

这个回答可能让许多中国人感到诧异,但仔细想一想,国人在公众场合的说话声若洪钟,朗声高呼,旁若无人的情况确实比比皆是:

在餐厅就餐时的恣意说笑,在公交车上打电话的声嘶力竭,在影剧院找人时的大呼小叫,在马路上因小事摩擦的狂喊乱骂,甚至在开会在辩论时的脸红脖子粗:

再环视我们的周围,父母对孩子教育是厉言相向,老师对学生教育是大声训诫,领导对下属指挥是震耳惊心,让人感到非大声不能示其高贵,非气粗不能显其财大,非喊叫不能证其正确。

不知哪个电视台还有一档节目叫“大声说”,我看的不多,感觉就是组织了一帮人在吵架。

这真是中国人的传统吗?我查了一下“旁若无人”的出处,见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另,葛洪《抱朴子·行品》有云:“适情率意,旁若无人。”看来古代把旁若无人当成是适情率意的一种表现,那荆轲与高渐离就是在闹市之中击筑高歌,饮酒作乐,并又笑又哭,这些都英雄的作为呀!所以中国人以此为荣。

是不是一定要大声说呢,是不是降低点音量就达不到说服的目的呢?是不是小声说话就有失身份呢?

如果你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别人的感受,想一想你的听众和不属于你的听众但也无奈听你“大声说”效果的人,如果是你在被迫接受各种刺耳噪音的困扰,你会作何感想呢?

其实,根本的区别是想没想到别人,是从一己出发还是考虑公众利益。

有两个外国的寓言:

一个是天堂里吃饭的故事,天堂里的勺子都很长,根本无法让食物吃到嘴里,只能是人们之间互相喂,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另一个是豪猪取暖的故事,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冻得受不了,就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身上的刺开始互相伤害,于是不得不分开。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赶在一起。这样,同样的伤害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聚散,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距离,既可以满足彼此取暖的需要,又不至于互相刺伤。寒冬里的豪猪如果只知道不去收敛自己的刺毛,拼了命去伤害对方,不顾其他的同类,结果大家都可以想象。

寓言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所以外国人是比较注意别人的感受的。这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我年轻时说话也是声音很大的,现在想想真是好笑,也很惭愧,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世事人情的洞察,火气慢慢小了,说话也能心平气和了,但有时还会因生气而不自觉地加大说话的声音。

我们都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吧,真是无需大声说。——看了杨先生的文章,我进行了思考,写了这篇文章,这是我的反省,也是对自己的警策,愿与大家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