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酒之术


标签:
醉酒御酒禁酒公款宴请谈酒色变 |
分类: 咀英嚼萃(饮食) |

现在官场、商场、甚至文坛、学校,只要是各种交际场合,宴请是太普通的事了;而酒席宴上喝酒是太轻而易举的事了,而中国人的习惯,让客人把酒喝好的标准便是“到量”;有各种各样的劝酒方法,一直达到“到量”的目标,这个“到量”当然因人而异,酒酣耳热只是初级阶段,开怀畅饮也不过刚到高潮,直至有人开始呕吐,或者就地昏迷,那才是一醉方休。
这便是现代中国的酒文化,交必以宴,宴必以酒,酒必以醉。
偶尔有这样的机会,偶尔醉一次,都无伤大雅,但如果三天两头沉溺酒中,不仅无法清醒地工作与生活,身体也吃不消呀。
我有个学生是一名公务员,宴请几乎每天有,如果是客户请,必有所求,如果不能满足事务上的要求,酒再不肯喝,那太不给面子了;如果是上级来访,那有关自己的前途,更不可怠慢。还有各种推托不了的宴请,总是要应付的,于是,他总结出一套带有兵法谋略少喝酒的御酒之术,当然是区别场合而灵活用之了。
一曰“迟到避锋术”。不参加不行,那就等开席半小时后才到,这时已经酒过三巡了。一到先一个哈哈打过去,招呼不迭:“实在太忙,分身乏术,刚才陪税务工商应酬,不去不行呀!这样,我罚一杯,表示歉意——好,罚三杯,表示诚意!”人家喝了十多二十杯了,他以三当多,避其锋芒,况且对方的战斗力已经下降,攻其隋归,则可以稳操胜券。
二曰“早退虚晃术”。一开始,非常热情,频频举杯。三五杯过后,开始抱拳拱手:“非常对不起,今天兄弟要早走一步,部里领导来了,推不掉,下次好好陪大家。”只是虚晃一枪,便从斜刺中突围而出。其实是回家吃泡饭去也。
三曰“游击迂回术”。喝到中途,将大家的酒杯(一般是大杯)斟满,端起杯子说:“刚才进来时,正好碰到我原单位的老领导,我去敬一下,各位先喝着。”于是出去半小时才回,作痛苦状道:“真不该去,都是老领导的朋友,谁都要敬,带去的一杯都没够,又喝了一杯,过量了,过量了!”貌似主动出击,实则保存实力。谁知道他喝没喝呀!把酒给倒了也说不定。
四曰“以病为盾术”。此术不可常用,还必须有一定的表演才能。一开始便不倒酒,倒上一杯开水,说:“最近体检,胃不太好,医生说是出血性胃炎,一个时期不能喝酒了。还真有点不适应,今天不能陪大家,实在出于无奈,下次吧。下次我们开怀畅饮!”免战牌高挂,你便奈我不得,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还能劝他酒吗?
五曰“佯装蒙混术”。这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手法要纯熟,不要被人看出。一是在自己面前放一杯白开水,喝掉半杯,每次举酒干杯时,借察看别人的酒干了没有,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然后将酒倒入水杯,然后佯作干杯状。或者将酒含在嘴里,乘用手巾擦嘴时吐到毛巾上。或者将酒倒在地毯上,等等。可谓兵不厌诈也。
所以,所谓御酒之术,一是不喝或少喝,二是看上去喝了或装作喝了,其实没喝,酒去了哪儿,不知道了。
按喝酒人的的话说“酒比油贵,不能浪费”,如果喝现在广告拼命做的那个“天之蓝”,500元一瓶,小酒杯可以倒个20杯的话,就是每杯25元,如果换成“茅台”,2000元一瓶,那就是100元一杯了。一顿酒席的代价酒要远远超过菜的。这么贵的酒再浪费,真有些暴殄天物了。
即使我这个学生有如此多的御酒之术,可每次看到我时,总是叫苦不迭,大叹谈酒色变的苦经。他的这些雕虫小技并不能真正解决酒对人的侵害,他已经是中度脂肪肝的患者了。
那么,这种不愿意喝又不得不喝有时不是真喝的酒为什么不能停止呢?为什么屡禁不止、越喝越厉害呢?
因为中国大部分的高档酒席和高档酒的消费是公款,而且宴请都和切身利益有关。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下达后,对公款宴请、超标准接待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最近又问了我的这个学生,最近酒喝得多吗?他说,现在好多了,宴请少多了,酒也少喝多了。谁还敢顶着风对着干呀?
看来,最好的“御酒之术”,是ZY的政策。
衷心感谢好友儒生srg赠诗惠评
术业有专攻,不堪酒宴中。
而今学御酒,乐趣便无穷。
避锋须晚到,持盾把病称。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