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给我们什么启迪


标签:
乔布斯阿姆塞next公司时代周刊启迪杂谈 |
分类: 谁不道山阳客狂(时评) |
阿森纳的阿姆塞是一个诡异的球员,他的进球能改变历史:
2011年5月1日阿森纳1:0曼联,拉姆塞进球,2011年5月2日本拉登死了;
2011年10月2日阿森纳1:2热刺,拉姆塞进球,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死了;
2011年10月20日阿森纳1:0马赛,拉姆塞进球,卡扎菲死了。
那两个政治人物的死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关系不大,而苹果教父乔布斯的离去,会不会对今后的科技生活带来影响呢?毕竟,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最近,乔布斯的名字不断见诸报端、电视节目和书籍,人们都在思索,这个神奇的人物传奇一生,除了留给我们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还有什么精神方面的启迪呢?
先来简单看看他的经历:
幼年时曾被领养,高中毕业后后入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六个月后退学。从小就爱好电子产品,一度参加游泳的训练。发现自己不是当运动员的料,就又回到自己喜爱的电子行业,在20岁时与他人合伙创办了苹果计算机公司。这告诉我们:
没有梦想成不了大事——年轻人是可以见异思迁的,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但最终要选择的是你真正喜爱的东西,只有深爱,才能激发灵感,产生热情,成就辉煌。
乔布斯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把苹果公司发展为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达20亿美元的企业。可就在风生水起之时,由于人际间的矛盾,他被公司炒了鱿鱼,真是如坠深渊。然而他没有气馁,自己成立了NeXT公司,瞄准专业市场。他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1997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回到苹果接任行政总裁(CEO)。这段经历告诫我们:
撞了南墙不回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就不要放弃,相信自己,坚持不懈,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一见如故。于是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随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迎来了辉煌的苹果时代。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与董事会的矛盾,斯蒂夫出走了,乔布斯孤立无援被清除出局。在后来的奋斗中,乔布斯结识了美丽的劳伦·鲍威尔,两人结为了终身伴侣。乔布斯自己说:“我和劳伦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我非常肯定,如果当年没有被苹果公司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乔布斯的失败与成功启示我们:
好友如金,贤妻如玉——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是朋友和配偶,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事业不会成功,生活不会幸福。
乔布斯无疑是成功人士,他几乎囊括的所有熠熠生辉的桂冠,他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但是,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死于胰腺癌。他说:“我十七岁时,读到了一句话,从那时开始,过了33 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这启迪我们:
活着是硬道理——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是多少地重要,即使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英年早逝,如果能再活十年、二十年,相信无论对于他本人和全世界都会是更好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