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回忆——《冰山上的来客》


标签:
冰山上的来客说明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 |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
现在因着建党九十周年的关系,唱红歌、看红片成了各电视台的主打节目,又有一些久违的老的黑白电影在荧屏上放映了,不由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记忆。
五六十年代看电影不是普及到老百姓的事,电影院里的观众不是很多的,虽然那时人们没有太多的文化娱乐和消费,只有一些新的影片上映,电影院里才会挂出“客满”的牌子。
我在整理旧书时,发现了夹在里面的一张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说明书。这是六十年代初这部电影刚刚上映时我在上海(记忆不确了)看电影时随手拿的,当时进电影院时都会有这样的免费的说明书,看完电影一般就会丢弃了。可能是这张说明书上有两个电影插曲的歌谱,我就留了下来。
让我们看看这张可以视作文物的编号为125的电影说明书吧。正面是比较详细的剧情介绍,还有演员表和剧中人物的简介。反面是影片主创人员的介绍,还比较详细,再就是电影中两首插曲《冰山上的雪莲》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简谱歌谱。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媒体在关注和宣传电影及明星,人们对电影创作和电影演员的了解只能靠很有限的一些报刊杂志,像《大众电影》等。但对于收入菲薄的工薪阶层来说,看电影已经是比较奢侈的不经常的举动,购买杂志就更成问题了。因此这种免费的说明书就成了大家了解电影界情况的很好的工具。
好的电影插曲一定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冰山上的来客》一放映,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作曲的插曲立刻风靡全国,尤其是那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带有深厚的新疆风情又充满淡淡的忧郁和哀怨,旋律悠扬,浪漫而美妙,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年轻人最热门的传唱歌曲。
虽然在“文革”年代,这部“象征着友谊和爱情”的电影和歌曲都被列入批判的范围,打成毒草,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它永远是美好的,我们在辛苦劳动之余,还是会哼唱起这首歌;而我们这些当时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在面对爱情的犹豫时,同伴们都会用影片中杨排的话来鼓励:“阿米尔,冲!”
今天再来看《冰山上的来客》,仍然感到这是中国电影的一部经典。无论是故事,还是表演,还是摄影画面,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那黑白光影强烈对比下的雪山原野、青天白云在跃动,那都它尔琴发出的悠扬旋律像清泉在流淌,那纯洁超出世俗的爱情把你的心灵激荡,那英雄主义的雕像让你的热血沸腾,这真的是视觉和听觉盛宴的完美享受。
让我们再听听那首动听的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