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怕在不意识

标签:
抑郁症治疗精神类疾病杂谈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看了闾丘露薇的《关注抑郁症》,的确抑郁症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顽症,而且患者日益增多,这不仅对患者及其家庭,甚至于对整个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
闾丘的文章中说:“中国到底有多少抑郁症患者?只找到了07年的官方媒体公布的数字,大约三千万。在09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一项最新发表的全球性医学研究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其中30%来自中国。自杀已经成为中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而在这些自杀的人群当中,患有抑郁症的占了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她还谈到了一个例子:……我一直在网上和另外一名抑郁症患者联系,他曾经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因为患上了抑郁症而被炒了鱿鱼,虽然他把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也打赢了官司,但是他的生活却再在回不去从前。他给我写信,是感叹于这个社会对于抑郁症缺乏了解,也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容易产生偏见,以及排斥。从他的信里面,我能够感受到的,是他的那种孤独和消沉。故而闾丘呼吁社会要关注抑郁症。
我却因她的文章想起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抑郁症的诊断与确认,包括其他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与确认。
我曾读至一个故事,记不得是哪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了。大意是一群年轻人,喜欢开玩笑恶作剧,于是大家把他们其中之一硬说成是精神病人送到了精神病院。这个人当然不承认自己有病,大喊大闹,而这一切却都符合精神病人发病的特征,加上哪些朋友们添枝加叶的渲染,医生完全认为此人有病,把他电击昏迷,强制收治。朋友们说让他呆上一个月,吃点苦,再来说明真情,接他出院。可是一个月后来到医院,却发现这位朋友真的疯了。
这个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故事,一群玩世不恭的年轻人的荒唐举动导致了一个正常人的发疯,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界线的模糊与不确定性,精神病院的手段对人是治病还是致病,都发人深省。
一个正常的人被专业人士当成精神病患者,那么,另一方面,会不会有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没有被发现被意识呢?也就是说,中国在三千万抑郁症患者之外是不是有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他们自己也并不意识到自己是抑郁症患者乃至更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没有被认识,当然更谈不上治疗。
抑郁症患者的典型人群,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任何压力较大的对象,生活和生理产生较大变化的人群,都可能是抑郁症滋生的渊薮。
处于更年期的男女,从壮年步入老年,生理的变化,工作职位的变化,都会产生抑郁;女性在怀孕和生育期间,也会因情绪的不稳定,而导致产后抑郁;老年人由于孤独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也很高。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面临剧烈的竞争,生意的不景气,生存的压力,也会感到压抑;曾经名噪一时的江郎才尽者,由车水马龙到“门前冷落车马稀” 的被追捧者,从花容月貌到红颜逝去,各种因素造成的地位境遇的反差,等等,都会催生出抑郁症的患者。
可是,这其中的许多人并不意识到自己患上的抑郁症,甚至更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这是很悲剧的。
正因为这种对抑郁症的不意识,会加重病情,因为不仅是抑郁症患者有严重的自杀倾向,还会产生许多因心绪不宁、紧张不安、悲观失落、妄想幻觉、自知力缺损而造成的激怒、多疑、亢奋,甚至狂躁,更会对周围的人,包括亲属、同事、朋友带来伤害。
由此可见,抑郁症的可怕不仅是对已知患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对许多未知患者的认识,确定并让他们自己意识到抑郁症的存在而积极投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