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肠道几岁啦?

(2013-04-15 07:41:37)
标签:

365

肠道健康

年龄测试

肠道年龄

美食

分类: 营养科普

【你的肠道几岁啦?】

 大多数人都知道人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我们的肠道也是有年龄的呢?

 我们的肠道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它上端起自胃的幽门,止于肛门,由小肠和大肠两部分组成。肠道年龄是我们身体的晴雨表,它反映着我们真实的生理年龄。有年轻的肠道,才有年轻的身体。如果肠道已经提前老化了,我们身体的抵抗力也会大幅下降。

 首先,请大家根据《肠道年龄测试表》做个简单的测试,看看我们的肠道是否已经提前衰老了?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就请你从现在开始,好好照顾自己的肠道吧!

 肠道年龄测试表

序号

饮食习惯

排便状况

生活状况

1

常常没吃早餐

不用力就很难排便

常抽烟

2

吃早餐时间短又急

即使上过厕所也觉得排不干净

脸色不佳,比较苍老

3

吃饭时间不定

排便很硬很难排出

肌肤粗燥或长痘子等

4

觉得蔬果摄取量不足

排便呈现一颗颗

觉得运动量不足

5

喜欢吃肉类

有时排便很软或腹泻

不易入睡,睡眠不足

6

不常摄取乳酸菌(如养乐多、酸奶)

排便颜色很深、偏黑

经常感到压力

7

一个星期在外用餐四次以上

排便及排气很臭

早上通常慌张匆忙

8

每天很少喝水

排便时间不定

常熬夜、睡眠不足

9

常吃宵夜

排便都沉到马桶底

生病时常服用抗生素

评估结果:

符合0项——肠道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理想健康的肠道状态;

符合14项——肠道年龄=实际年龄+5岁,肠道年龄比实际年龄稍高一点,要注意肠道健康;

符合510项——肠道年龄=实际年龄+10岁,肠道已有老化情况,要注意饮食及作息之正常;

符合1114项——肠道年龄=实际年龄+20岁,肠道老化日趋严重,要彻底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

符合15项以上——肠道年龄=实际年龄+30岁,肠道健康状况非常糟糕,请寻求专业人员协助。 

其次,我要向大家介绍怎样能够根据便便的状态,判断肠道是否健康,请看下图:  http://s9/mw690/593a6e64tda25d1b65db8&690

1、    圆滚状便便:颜色呈深褐色偏黑。如果出现这种便便,说明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是肠道运动衰弱的表现,预示着肠内已经出现病变。如各种炎症,甚至癌症!

2、    硬块状便便:颜色是黑褐色,成楔状。排出这样的便便说明体内水分缺乏,肠道运动不畅。这样的大便容易积累在肠内形成宿便,成为很多疾病的根源。

3、    香蕉状便便:颜色是金黄,略带红褐色。软硬适中。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排出这样的便便来,那么恭喜各位的肠道非常健康。

4、    半膏状便便:颜色是偏黑的红褐色。比较软绵绵。排出这样的便便,说明大便中水分过多。表示肠道的吸收出现问题,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5、    泥状便便:颜色是褐色偏黑,成烂泥状。排出这样的便便说明肠道内已经满是宿便,肠道运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长此以往会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6、    水状便便:颜色是褐色(如果不是褐色,就要及时就医了!),稀里哗啦不成形。如果排出这样的便便是非常危险的,说明肠道几乎停滞,食物和水原封不动的被排泄出来,它通常预示着一些恶性疾病的征兆。

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些改变上述不良便便的建议。

对于改善圆滚状便便和硬块状便便,我的建议是多喝水,少吃甜食和点心。膳食中多些清热泻火的食物。

对于改善半膏状便便,我的建议是多吃些容易吸收水分的食物,如木耳、香菇、豆腐。适当补充益生菌或饮用酸奶,促进肠道活性。

对于改善泥状便便,我的建议是多吃蔬果,好好休息,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果症状仍然没有好转,要尽快就医!

对于改善水状便便,我的建议是清淡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避免肚子受凉。如果症状仍然没有好转,要尽快就医!

  

参考资料:蔡英杰博士著《你不能没肠识》,台湾如何出版社,2006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章娟

                                      电话:13701086074 

                                     新浪微博:@营养师章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