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围棋比赛中第一例“手机门”事件。
第27届“春茧杯”名人战本选第二轮比赛午休封盘前,孙力五段突然停止对局,向裁判提出申诉:对手童梦成四段对局中违规看手机,要求裁判给予其处罚。
童梦成当时的确在看手机,不过,经裁判验证,他的手机当时处于“飞行状态”,只能看时间。中午封盘将近,童梦成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时间。正对着的棋院大厅墙壁上的大屏幕电子钟两天前出现故障,送去修理中。
2002年颁布、沿用至今的《围棋规则》第23条“赛场纪律”中第7条明文规定:“在赛场中禁止正在参赛的棋手的手机、呼机发出响声,初违者判警告一次,再违者判负。凡注视手机、呼机屏面显示内容的,一律判负。”孙力五段依据的便是这条规定,不过,他的要求是裁判警告童梦成一次,并在计算胜负时罚去1子。
凡是违规被警告过一次的均要罚去1子,这是《围棋规则》第24条“警告处罚”中的第一条规定,“被判警告一次时,该局计算胜负时在原规定基础上,被警告方罚出一子。”孙力坚决要求裁判先罚童梦成1子,然后再进行对局。
当值裁判很为难,在围棋比赛中,棋手将手机当作钟表来用的并非个例,有些棋手索性将手机放在棋盘边上,如果真要追究起来的话,不知多少棋手要被当场判负。围棋规则中严禁棋手“注视手机、呼机屏面显示内容”是出于杜绝作弊的考虑,而如今,童梦成的手机处于“飞行状态”,屏幕上除了时间显示,并无其他。
这件事情一时不好解决,正好中午封盘时间已到,当值裁判请两位棋手暂停,先去用餐后再做商议。用餐归来后,孙力仍然坚持要罚去童梦成1子才肯续赛。当值裁判解释:“围棋规则里只有当参赛棋手的手机发出响声后,才予以警告,判罚1子;现在童梦成的手机没有发出响声,他仅仅是用手机看时间,这样直接判负对他有失公允。所以,我的想法是对童梦成这样的做法提出批评,但不予以处罚。”
孙力说:“如果不罚他1子的话,我没法继续比赛,罚不罚这1子差别很大,后边的招法都不会一样。我没有要求直接判他输的意思,只是要求警告一次、罚去1子。如果没有这样的条款,批评他也没什么意义,那就当这事没有发生过,算了吧。”
孙力既然做如此表态,此事亦到此为止。回到赛场的童梦成坐到座位上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孙力道歉,自陈他并非出于故意,而后他将手机交给当值裁判保存。
本场比赛裁判长刘菁八段赶到现场,当听说孙力大度表示不予追究后,亦不再处理此事。
这盘对局,执黑的孙力一直占据优势,中盘时两人在右边盘打劫,孙力近乎找了一个瞎劫,亏损不少;后来又被白棋在右上角搅出劫来,几近翻盘。只是白棋劫材正好差一个,黑棋将优势保持至终局,童梦成中盘认输。
棋手平时对看手机违规的棋规不太在意,这次“手机事件”的出现对他们是一个警醒,以后带手机去赛场得多加提防。当然,最简单最省心的做法是,不带手机进赛场。

孙力五段(右)执黑对童梦成四段。
围棋比赛要不要禁止棋手使用手机?答案是肯定的:必须禁止。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不说利用手机作弊,避嫌也是必须的。
围棋比赛中利用手机进行作弊目前尚无一例,但并非不可能。倘若重大比赛对局进行至关键时刻,观战高手通过手机进行“现场指导”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不过,因为古力、李世石这等高手对局,鲜有人能在技术上提供帮助,他们也不屑于拿棋手声誉去作弊;而水平相对较低的对局,一般没有网络直播,也难以同步指导。再说,一盘棋多则300余手,少则100多手,真要通过手机“现场指导”的话,时不时都得掏出手机进行操作,亦非易事。
但在象棋与国际象棋比赛中,使用手机为大忌。象棋比赛中明文规定:“严禁比赛中使用通讯工具,棋手不得接听、拨打手机和查看讯息,违者判负。”何以至此,是因为象棋、国际象棋软件水平过高,已足以打败特级大师。只需将对手的每手棋输入电脑,即能通过软件找到最为准确的应手。过去,国际象棋棋王争霸赛两位参赛者均有自己的休息室与洗手间,但自从发生了“厕所门”事件后,棋手的传统特权受到挑战。
2006年9月28日,在俄罗斯进行的国际象棋世界棋王争霸赛中,国际棋联世界冠军、保加利亚托帕洛夫就传统世界冠军、俄罗斯克拉姆尼克在前四局比赛中平均每局高达25次频繁上洗手间的古怪行为提出抗议,而该事件的根源即在于超级发达的国际象棋电脑软件。
如今的国内象棋比赛“防手机甚于防盗”,赛场门口保安手拿手机探测仪,对每位参赛棋手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手机在身当即没收封存,赛后归还。但即便如此,象甲联赛中还是传出了有棋手用手机蓝牙耳机作弊的说法。一旦手机作弊成立,等于拿最先进的象棋软件与对手进行对弈,对手根本不会有一点胜算。

看了这张图即不难发现,平时棋手在比赛中并未将手机当回事,随随便便放在边上当手表使。
目前使用的《围棋规则》为2002年制订并颁布,12年过去,有些条款也到了缝缝补补的时候了。
12年前,手机与呼机并存,因而《围棋规则》里不止一处提及“呼机”,比如第23条“赛场纪律”中的第7条,“在赛场中禁止正在参赛的棋手的手机、呼机发出响声,初违者判警告一次,再违者判负。凡注视手机、呼机屏面显示内容的,一律判负。已赛完的棋手及不参赛的棋手在赛场中使用手机、呼机的,由大会通报批评。”凡是涉及呼机内容的都得取消,而且类似“已赛完”的口语还是应该规范为“结束比赛”。
“凡注视手机屏面显示内容的一律判负。”这条规则不够精准,有的棋手习惯于比赛时将手机置于棋盘边,仅仅扫一眼,比如看时间,这算不算“注视显示内容”?所以,不妨改为“凡是在赛场使用手机的一律判负”,杜绝棋手携带手机进赛场或者在赛场打开手机的习惯。
现今围棋比赛几乎都采用电子自动计时钟,有关超时的纠纷自电子自动计时钟启用的那天起就没断绝过,遇到电子计时钟自动报出“超时”怎么办?有的棋手说他(她)已经摁钟了,但计时钟没能摁下去,结果超时,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2002年围棋规则出台时,电子计时钟尚未普及,规则中仅仅在“包干用时制”这一节中提及“计时钟超时”的处理方法,“当计时钟发生故障时,裁判长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临时更换计时钟、解释计时钟读数、对某方超时判负等果断裁决。”、“裁判长有权制止无理消耗对方时间的非正常行棋”。但规则里“对某方超时判负果断裁决”却大有操作空间,如前所述,棋手摁钟了,但计时钟却报出“超时”怎办?
现在围棋部刘菁八段、李浩等多次担任重大比赛裁判长的资深裁判遇到这类事件的处理方法是,让电子计时钟连续三次进行读秒,如果没有出现故障,即裁决为棋手摁钟失误,超时判负;反之,更换计时钟继续比赛。
由此可见,在电子计时钟普及使用的今天,围棋规则里必须明确规定,遇到棋手“超时负”这样的棘手难题如何处理。否则,一百个裁判有一百个现场解决方法,规则有失权威、严谨。
此外,在职业棋手对弈中也经常遇到一只手下棋、另一只手摁钟的问题。2002年《围棋规则》在“包干用时制”这一节中规定:“下子和按钟必须使用同一只手,不得一只手下棋,另一只手按钟。”其实,这样的规定应该适用于所有赛制的比赛,不仅限于包干用时制,如此方能杜绝尚未落子即已摁钟、或者落子与摁钟同时进行的疑似作弊行为。当今比赛,时有棋手投诉对手一只手落子、另一只手摁钟的情形发生,有时在读秒的催促下,棋手为争取时间,落子与摁钟同时进行,并非个例。
2002年《围棋规则》系统规范,面面俱到,凝聚了陈祖德、聂卫平、王汝南、华以刚等棋界前辈大家的心血,但在实行12年后,有些规则面临着细化与微调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