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名篇《绝代双骄》中有一段描述天下第一高手燕南天的文字,“燕南天孤独地站在山巅最高处,看来是那么寂寞,但他早已学会忍受寂寞。自古以来,无论谁想站在群山最高处,就得先学会忍受寂寞。山上并不只他一个人,但每个人都似乎距离他很遥远。”这是燕南天的写照。在金庸的笔下,风清扬、独孤求败亦为另一个燕南天,他们隐身于俗世之外,因为俗世中他们没有对手。
能成为第一高手是天下豪杰毕生的追求,但一旦高居巅峰之上,就不得不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凄清寂寞,一如佛之眼,看透人世间悲欢离愁,你来我往的快意恩仇从此不再。棋界之中,前有吴清源,后有李昌镐,各自仗剑游走棋坛数十年,令无数同时代英雄从此断了争强好胜之念,遑论参加华山论剑的非分之想。
强大到独孤求败固然是胜负中人的至高追求,但如果能像《绝代双骄》中的小鱼儿和花无缺、《陆小凤》中的西门吹雪、叶孤城那样,英雄相惜,殊途同归,前行的路上不再孤独,岂不比燕南飞、风清扬更为快哉?
古力和李世石就是这样的一对对手,他们同出生于1983年,年龄仅仅相差一个月,他们个性突出,各具特色,古力一如旭日阳刚,李世石则是魅影精灵;他们棋风相似,酷爱攻杀,会挽雕弓如满月,每每相遇,交战未几即硝烟四起,满盘焦土;他们亦敌亦友,并肩同行,缺了其中任何一个,棋坛将会寂寞沉寂许多。同时他们也是近20年内世界棋坛实力最为接近、最具对抗性的一对高手。尽管李世石获得的世界围棋大赛冠军数(14个)是古力的两倍(7个),但两人至今共交手34次,古力以17胜16负1无胜负还领先一局。
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第17届三星财险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决赛中,古力1比2落败,但其中有两盘棋,古力均以半目惜败。本届三星杯两人一共交手五盘(首轮双败淘汰制交手两盘),正好2胜2负1无胜负。
李世石起步得早,2002年19岁时获得第一个世界围棋冠军(富士通杯),而古力进入世界冠军俱乐部已是2006年,那一年李世石已有四项世界冠军在手。这些年来,他就是一块疯狂的石头,攻城掠地,瘦小的身躯里似乎燃烧着一团火;古力亦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最强时在国内一身五冠,等级分曾达到惊人的2773分,最初确定等级分标准时,九段不过2560分而已。
江山代有才人出,而今90后甚至95后以一张张面目表情的胜负之颜在方寸纹枰掀起风暴,韩国朴廷桓九段(19岁)、江维杰九段(21岁)已是世界围棋冠军俱乐部成员,更小的范廷钰三段(16岁)业已打入奖金最高(40万美元)的应氏杯决赛。古力等级分降至第10,李世石也曾被朴廷桓赶下等级分第一人之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但古力与李世石的对决还是无可替代,岁末沪上,近百家媒体蜂拥而至,将对局室和研究室挤得丝风不透,古力与李世石不得不从人墙中突围。胜负何其多,决赛从不缺,唯有古力与李世石的决战拥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他们有历史,有故事,更有超出胜负的人格魅力。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古力表情黯然,难展笑颜;李世石面淡如水,不见得意张狂。与其说他们刚刚进行了一场生死较量,还不如说他们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这样的对话,相互敬重,相互欣赏,并无太多世人眼中的争斗。
最后的场面颇为感人,李世石说他希望强大到40岁、50岁;古力说他希望能在百年到来之时,两人的对局盘数达到100。言毕两人均已释然,心领神会之下,相视一笑,今后并肩而行,为的只是一个事关胜负却又在胜负之上的约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