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节气茶事普洱茶梅子香霜降景德传灯录 |
分类: 物候日志 |
绵密秋雨后,江南迎来了辛丑季秋戌月中气,也是秋令六气的最后一气:霜降。虽未见霜,却已能感受到初冬的寒凉。
如果说谷雨是廿四节气中最美的节气,那霜降定是最富诗意的节气。且不说《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秋霜之美;或者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叶之美;还有那“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菊香,与“月窟移来种异常,金英玉糁散天香”的木樨香气之美。对于茶来说,普洱茶中经年陈化而来的梅子香,其酸甘收敛之气与深秋木樨香的解郁散寒之气,在收放之间,共同营造出禅茶香韵之美。在这秋冬之交的霜降时节,品饮带有些梅子香韵的中期陈化普洱生茶就特别应景,若从保健饮茶的角度来说,要注意不要再喝偏寒凉的绿茶、白茶了。
茶中梅子香,特指纯干仓陈放了七年左右的普洱生茶所转化出来的一种汤中之香,其特征是清冽通透的话梅甜香,而不是闷沌的酸甘之味,并且不能有酸涩、锁喉不化的缺点。普洱新生茶在贮藏过程中,梅子香出现的迟速,也是茶对仓储环境湿度的一个转化表现。湿度偏大的环境中,产生梅子香就会比较快,但会偏酸、偏闷沌不够清冽,也有霉变的危险。湿度越低,梅子香出现时间就会越晚,但会更清冽通透、酸甜相间。有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普洱茶的这一陈放转化过程,对茶品品质与仓储环境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
参考石昆牧先生著《经典普洱名词释义》的观点,将云南普洱茶分为版纳、普洱、保山、临沧四大产区,每个大产区下又细分不同的茶区与山头、村寨,如此丰富的普洱茶品种,在贮藏陈放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普洱生茶存放久了,都会出现梅子香。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最有趣之处,就在于从新茶转化为陈茶过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的茶香,如花香、果香、蜜糖香、杏仁香、木香、枣香等等,品味这些转化过程中的茶香之美,所欣赏的是时间的造化艺术,若一味追求那些年份过久的老茶,则只是品尝到老气的结果,而失去享受其变化的韵味之美。我曾藏有一批2004年荒山古树普洱生茶,大约在2012年前后,此茶的梅子香浓郁蜜甜,但到2015年左右,就已渐渐转化为带甜的木香了。
茶中梅子香还是一种有禅趣之美的香味,其香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花果之香,也恰是禅者开悟的一种隐喻。清代刘芝寿居士为佛山经堂寺客堂所撰联句“言外得真诠,是梅子熟时,木樨香候;静中参妙趣,正茶烟扬处,竹雨来初。”其中引用了“梅子熟”与“木樨香”皆为禅宗著名的公案。在《景德传灯录》卷七中记载了马祖道一禅师勘验其弟子大梅法常禅师的公案,马祖以“梅子熟也”的赞语印证了法常的证量。而“木樨香”的公案,则是在《五灯会元》中所录,宋代太史黄庭坚参谒晦堂祖心禅师的悟道因缘。禅的妙味如前述联句中所言“静中参妙趣,正茶烟扬处,竹雨来初。”所谓“茶禅一味”,其味在茶之中,亦在禅之中,正可谓:“茶要常饮,禅要常参,身要常修,心要常省。”
“梅子熟时朝入定,木樨香里夜参禅。”近日江南秋雨乍歇木樨初绽,不妨寻一泡梅子香茶到桂林公园般若舫边或者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品茶闻香吧,说不定能悟到点什么呢。
本文是作者为上海《新闻晨报》与《周到》APP物候日志专栏撰稿原创文章,见报日同时在谦言益语头条号、博客、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德乐堂中推送全文未删节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盗用。
本期语音版可扫上面二维码登陆喜马拉雅收听。
题图制作: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