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李小平的毛笔文化情怀

(2019-12-17 11:20:10)
标签:

转载

分类: 六艺文房

李小平的毛笔文化情怀

/郑明

李小平简介

   淳安堂笔庄创办于 1993 年,笔庄创办人李小平,祖籍浙江省淳安县。一直致力于毛笔文献梳理解读工作,自2000 年后主要研究古笔仿制及相关文房用品创新,并获得第二届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毛笔艺术大师荣誉。现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毛笔委员会副主任、南昌市文港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成果有:2007 年协助南京艺术学院朱友舟教授完成毕业论文《中国古代毛笔研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14 古代毛笔缠纸法浅议一文发表于故宫出版社紫禁城杂志;2014 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毛笔大师称号。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

1仿唐代缠纸法鸡距笔,获得外观及实用新型专利,目前为国内行业独有产品;

2仿清代紫毫笔,形制古雅文气;

3剑胆琴心,式行囊笔,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可更换笔头);

4三连环仿古式行囊笔

5绵里藏针北兔毫可更换式万能毛笔,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作为手艺人,纯粹靠手艺做活,混口饭吃,这是当下很多行业的处在的一个状态。

然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个程序设计就打败一个行业的今天,死守仅有的手艺,恐怕难有立足之地。

比如铁匠、木工……都已慢慢消失或转型。文港的毛笔何去何从,确实困扰了许多人。

祖籍浙江淳安、90年代才来到文港学制笔的李小平说,放心,文港的毛笔消失不了,因为她没有替代品,再者说,她小小的身体,从内而外散发着文化味,这个文化味,是任何实用性的东西替代不了的,就算毛笔大面积消失,她也会在小范围存在,会成为提高文化修养的工具,从而拉动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就需要制笔者也应当有一定的文化情怀。

然而,现在的文港,制笔人普遍素质不高,遑论文化品味。特别是笔杆上的文化元素消失殆尽,这是毛笔最大的悲哀。但是,李小平认为,只要有这个心,把笔努力做成古代笔的样子,使其文化元素尽量接近古代人,搞纯手工制作,不商业化,不以经济为最终目的,取得行业的文化认同,文港的未来还是光明的。

李小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的工作室里,招收了几个徒弟,有一个还是从山东莱州过来的。他教育徒弟要学习书法、绘画;要制作一支完整的笔,也就是从择羊毛,到齐毫,到脱脂,到梳毫去绒,到成笔头,到笔杆,到刻字,所有工序由一个人全程负责,以打破作坊式流水线生产模式。

同时他还自己掏钱开办培训班,聘请书法家、画家到文港授课,免费教授技艺,提高文港制笔人的国学素养。

他研究古代毛笔,已经研究到了唐代。唐代的缠纸笔制作,他最有心得,由此他也获得缠纸笔的制作专利证书。针对文港市面上有人仿制缠纸笔现象,李小平非常大度,他说,我申请专利并不是要限制大家,别人仿制没关系,我只要存在感就可以。怕就怕那些仿制不成功的,败了书法家的兴。仿制好了,对行业也是个促动,也欢迎仿制的人和我交流。专利是法律层面的东西,但在行业内部,制作程序古人早已十分完善,我现在整理出来,不能算是创新,如果你认为是创新,只能说你对行业认识不到位。

他在行内声名鹊起,对同行却没有任何偏见。他说,我们都是从无知到有知,我的学习历程,沾了网络的光,沾了文港当地师傅的光,别人要是到我这里来取经,我也会毫无保留地说出来,没有半点保留,至于你做到什么位置,要靠你的悟性了。

李小平认为,制笔一定要以文化定位。他的笔就因为文化的认同,所以几乎支支精品。他说,我这样可以留空间给后来人。我的笔价高了,市场毛笔价格水涨船高,这也间接提高了行业地位,何乐而不为?

“我要视行业的文化认同为责任、使命,这样才不愧对行业,不愧对时代。”他说。

 

 

作者:郑明

电话(微信号):15879124551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