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2018-12-24 21:17:44)
标签:

转载

分类: 看图说话

  浏览了圣迈克尔山之后回到Penzance,在Penzance火车站乘上晚间945去伦敦的夜车(sleeper train),于第二天早上5点多到达伦敦。乘夜车是事先计划好的,从英国西南角落回伦敦路途较长,乘日车占用多半天的时间很不划算。

在Penzance 火车站乘夜车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早上到达伦敦时,车站里旅客寥寥无几。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在伦敦所住旅店距离火车站及地铁都很近,走路也就是十来分钟,将行李存在旅店就开始了伦敦首日游。由于到达时间早,所以很从容的安排了三项内容:大英博物馆、老照片展、国会大厦。

  老照片展的全名是《约翰汤姆森眼中的中国与暹罗摄影展》,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的SOAS学院举办,有关摄影展的信息是旅行前在网上偶尔看到,非常感兴趣,就插了个空档去浏览了一下。

悬挂在学院墙上的摄影展宣传广告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这是个很普通的大学建筑,摄影展入口朴素简单。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展室内整洁宁静,色调淡雅,适度的灯光照明让人感到很舒适。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步入展室,目光即刻停留在大量的中国作品,集中呈现的老照片将人带回到150年前的中国。从皇室人物到平民百姓,从贵族庭院到街头巷尾,照片清晰明亮,用老相机拍出如此的效果令人赞叹不已。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摄影展上的128幅作品全部出自于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1837-1921),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汤姆森1862年在新加坡与兄弟合办了“汤姆森兄弟公司”,制作光学与航海仪器,同时开始步入摄影生涯。从18621872年十年间,汤姆森远涉远东及东南亚国家,用镜头记录了马来亚、苏门答腊土著人的生活;斯里兰卡、印度遭飓风的摧毁;暹罗国王拉玛四世和皇家成员及曼谷风情;柬埔寨诺罗敦国王和王室成员以及吴哥窟古迹。。。


吴哥窟,建于1116-1150,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庙宇。约翰汤姆森是第一位拍摄吴哥窟的摄影师。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泰国春蓬寺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暹罗Mahamala 王子(暹罗国王拉玛I二世 的儿子,拉玛四世的弟弟)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1868年,汤姆森在香港建立了摄影工作室,从此开启了记录中国文化之旅。1870年汤姆森放弃了香港的业务,之后的一年多时间从中国广东开始远征中国大陆及台湾澳门,拍摄了晚清时期从皇室到平民百姓的各个层次的生活画面。


福建闽江水中的金山寺,是中国唯一建在水上的寺庙。此时想起京剧《白蛇传》的一折戏--水淹金山寺,难怪有“水淹金山”的说法。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满清广东官员肖像(摄于广州)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澳门大三巴牌坊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香港摆花街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台湾路边的神龛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福州方广岩寺的僧侣,左边老者为盲人。约翰汤姆森是首位留下方广岩寺照片的摄影师。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广东乐师,女子手中的乐器很像京剧伴奏乐器“月琴”,男子的乐器像“京胡”。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以下是约翰汤姆森1869-72年间拍摄的老北京风情市井及人物。


北京南口的居庸关古代佛教拱门,建于1342-1345年。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北京八达岭长城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总理衙门大臣:(从左至右)沈桂芬、董恂、毛昶熙。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骆驼和它的主人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即将出发前往俄罗斯卖黑茶的骆驼队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明长陵祾恩殿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清漪园万寿山,如今的颐和园。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十三陵神道的石像生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香山琉璃塔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清漪园的铜铸宝云阁遗迹,被约翰汤姆森赞叹为最完美的,只有中国人能建造的金属建筑。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古董商贩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李鸿章主持修建的南京兵工厂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北京街上表演西洋镜拉洋片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挑着水果担子上街叫卖者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葬礼打旗者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上门服务的修脚工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回族人,看右边老人会立刻浮现出《四世同堂》里的四爷形象。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瓷器店的上釉工匠,约翰汤姆森被工匠娴熟的专业技艺所震撼。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北京的教会学校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买发饰的满族女子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街头上的母与子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只有十几岁的即将出嫁的美少女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满人和侍者,桌上摆有宜兴茶壶。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处理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三位大臣:(从左至右)成林、文祥、宝鋆。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大清官员 董恂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恭亲王奕訢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总理衙门官员 毛昶熙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身着婚服的满族新娘与女仆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满族女子的发型之一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满族和汉族女子,约翰汤姆森用此照片比较满汉女性的发式服饰的区别,裹足与不裹足的文化。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在清朝将领杨芳家中用餐的满族贵妇,所用餐具为景德镇瓷器。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满族女子与女仆,女仆手中持水烟袋。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化完面妆的满族女子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满族妇女与儿媳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整理头饰的满族女子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摄影展上展示的汉族女服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约翰汤姆森是首批到亚洲旅行的摄影师,以当时的旅行环境和条件以及所用的摄影设备拍出如此大量清晰的照片,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
 
下图是当时的照相机和玻璃底片,所采用的是湿板摄影法。湿板摄影法是用玻璃板作为底片,每片玻璃一张照片。
[转载]春游英伦记—在伦敦观赏中国晚清老照片

    1872年,汤姆森通过香港返回英国,开始发表他的远东和东南亚摄影作品。18731874年间,汤姆森出版了《中国与中国人影像》,此工作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牌,并于1881年被女王指定为皇家摄影师。

  今天站在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前看150年前的中国,无论当时的社会状态和环境如何,都不能磨灭一个字,那就是“美”,中国建筑之美、服饰之美、仪态之美、工艺之美,正是发现了这些美,约翰汤姆森才能对中国充满好奇惊叹和由衷的敬意,才能深入了解和记录中国各层面的生活,才能拍出如此震撼的画面。借助别人的镜头看自己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心中充满了对一个外国摄影师的无比敬仰和感激之情。


谢谢朋友来访,预祝新年快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