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把“伪作”改成“真迹”的黑科技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云水拾贝 |
原文地址:把“伪作”改成“真迹”的黑科技作者:听梧阁
对手里的真迹有怀疑但又不能证实和证伪的藏家,那种煎熬的心情可以想见。本次故宫博物院《赵孟钍榛卣埂肪陀姓饷匆患,而且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对“赵子昂氏”元朱文印进行了挖改,让真迹变成了“更加”真迹的真迹。
一 “赵子昂氏“元朱文印分五期
关于赵孟睢罢宰影菏稀庇糜》制谖侍猓倚垂黄ㄎ模⒈碓凇豆使奈镌驴2014年第6期,总第375期。基本结论是:
1、赵孟睢罢宰影菏稀痹煳挠∮糜》治甯鍪逼冢缤冀猓
2、赵孟钤暝昵八幸阎#17幅,均为补印、无印和伪印,共同反映了这些作品的最初状态——无印。
表 1 赵孟钍榛毓壑靥獠褂∠窒
表 2
赵孟钤暝昵岸懒⒆髌酚糜∏榭霰
补印作品,以《褉帖源流卷》最为典型,不同时期署款上的三枚印鉴,一样的印泥赘痕,明白无误的补印;▲ 《褉帖源流卷》的三枚印鉴和印泥赘痕
本次《赵孟钍榛卣埂氛钩龅牟褂∽髌酚小肚镄耸怼贰ⅰ肚ё治牟菔榫怼贰ⅰ吨芤紫荡恰罚抻』蛭庇∽髌贰侗D缸┚戆稀贰锨 栋嘶ㄍ肌贰ⅰ吨录咀谠札卷》。
3、与碑拓中“某字未损本”的断代方法刚好相反,书画作品钤印,早期作品可以出现晚期印痕,因为有补印,但晚期作品不能出现早期印痕,因为印鉴无法完美修复。
因此本次特展中旧题《临静心本兰亭序》《为牟成甫告贷书》的名称和年代可以勘误,二者年代都只能是一损期的大德五年到大德十一年间,《临静心本兰亭序》不可能是至大三年为吴森临,《为牟成甫告贷书》记载的则是大德十一年的大饥荒,不可能是一些论文所说的晚年居家时期,此题另文专述。
4、赵孟蠲恐钟∈街恢埔幻队≌隆
二
印分五期说,是用全局统计的办法总结出来的规律,如果只看部分不看全局,就会一叶障目地认为赵印必凹,再用这个知识去郑人买履,面对大德五年前赵印不凹的真迹就会心存疑虑,再加上看到个署款“孟俯”的孤品(近年另外发现同期作品为邓文原书《与子俨等疏》署款也为“孟俯”),就会惴惴不可终日,以为是个假东西。如果不想扔掉还想卖个好价钱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把“假的”做成真的。
本次特展上海博物馆藏大德元年十二月五日《归去来辞》就是这样的改真为真的真迹。这卷真迹二零零七年湖州博物馆曾经展览过,如果没有注意到,也有很好的印刷品可以观摩。当然,到现场可以更好地感受那位改真为真的藏家所经受的那种煎熬和改完脱手的快感,经提示,已经有多位朋友到现场体会确认了,如图。
▲
被挖改后的《归去来辞》印鉴局部
三
就像损坏的印章无法修复如初一样,《归去来辞》再也回不到没改以前的样子了。
但近年一件王铎书法真迹被妄改,却因为被翻出以前的样子,留下笑柄。
拍卖原图和提货后照片分别如下图左、右:
![[转载]把“伪作”改成“真迹”的黑科技 [转载]把“伪作”改成“真迹”的黑科技](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注意到第三行,原来的“体至”连笔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笔后重新接笔,买家提货回家后发现了这个天大的“破绽”,当然也体会了《归去来辞》藏家那种心如刀绞的感觉,终于,拿起了刀片,把真迹修改成了真迹,舒…坦…!
其实,古代书家都不是神仙,忘字、写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写错了提笔就改,写忘了提笔就接,没写好再描一笔,都是常有的事情,如果遇到了,不必难过揪心自寻烦恼。是真迹的还是真迹,是伪作的还是伪作。
四 “动过手脚”鉴定法
很多人固执地认为真迹不会被动手脚,所以动过手脚的就不是真迹,由此形成了一套“动过手脚”鉴定法。
造成这种鉴定法的原因是情景障碍,鉴定者不能站在动手脚者的角度去体会那种不知深浅的“煎熬”,或者无法达到动手脚者把水搅浑的算计。
1、从认知角度考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动手脚者为什么就一定知道作品真伪呢?他完全可以以真为伪,对作品做出不理智举动。前面的《归去来辞》《王铎书法》就是如此。
2、从谋划角度考察,如果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把水搅浑,建立“标准品”,对有把握的真迹动手脚完全不是问题。比如本次展览中的《宗阳宫帖》《保母砖卷跋》,“赵孟钣 薄疤焖ね际橛 笔潜曜嫉摹吧窳纪ば蛄小蔽庇。馓孜庇”活愿窃诹耸嗉历代名迹真迹上,如欧阳询《梦奠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赵佶《竹禽图》,大多数人显然不会认为《宗阳宫帖》《保母砖卷跋》是伪印。
真迹伪印,对真迹根本没有损失,再拿着这两件标准品去按图索骥,无锡博物馆藏《临定武兰亭序》(俞和伪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瓮牖图》(真跋伪画)上的同一套系伪印那就是“真”的了,还是赚了。
近期一位学者谈到上海博物馆藏安思远本《淳化阁帖》不是祖本,在朋友圈里引起不小争议,我完整听下来,其核心逻辑有两个:
1、明朝人就已经不知道祖本什么模样了;
2、因为安本《淳化阁帖》动过手脚,所以安本不是祖本。
安本《淳化阁帖》的问题,这里我不想展开,但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既然明朝人不知道祖本什么模样了,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任何是或不是的祖本动手脚呢?
最后一个话题,安氏本《淳化阁帖》第六卷是后配,与四、七、八卷无关,当然这也是“做过手脚”的证据之一,此卷上有伪赵孟睢按笱拧庇∫幻叮恢北淮砦蟮刈魑悦项曾经收藏的证据,这枚伪印与上海博物馆藏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和本次特展中的《秀石疏林图》上的“大雅”是同款包邮,而《秀石疏林图》上的“赵子昂氏”“松雪斋”都是真印,真伪印同幅,那么问题来了,被动过手脚的《秀石疏林图》还是赵孟钫婕B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