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候志】15-0306惊蛰:满眼桃花皆礼乐

(2015-03-06 09:40:26)
标签:

节气

礼记

惊蛰

桃花

朱熹

分类: 物候日志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HxHPoENxOibn81tB3vyrcDbWAd0eA6G6LkpicFJjhUic9zRZnXPric0d0beialm3DAxa4zU0Sx7o7upXg/0

【物候志】15-0306惊蛰:满眼桃花皆礼乐
    去年此时,我在《新闻晨报》的物候日志专栏所写主题是《惊蛰日放生节》昨已通过公众号推送,该文从节气与心灵的关系,提倡自我心灵净化与内放生。今年物候日志是以节气花木为主题,惊蛰的节气花木是桃花,其寓意依旧是生命的勃发与张扬。

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元宵节刚刚过去,就迎来了惊蛰节气。春暖花开灯红酒绿,年轻人结伴出游,除了赏花灯,还可赏桃花。这桃花盛开之际,正是大自然生机勃发之时。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适家。”描绘出一幅桃花盛开时节年轻人结婚成家的喜乐画卷。而唐代诗人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写出了古人那浪漫含蓄又执着专一的相思之苦。可如今,桃花似乎成了艳遇的代名词,桃花运也成为了成人之间所乐衷的谈资。大家别忘了,古人还说桃木辟邪,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亦载:“东方种桃九根,宜子孙,除凶祸。”这又作何解呢?

草木虽不能言语,却处处显露天机。《易经.系辞》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这桃,在古时被当做仙木,桃花恰应惊蛰节气而绽放,所结之桃被赋予长生仙果的象征,桃花被封为了三月的花神。其中很多缘由虽然典籍中未见明述,却在民间传承的言传口述中深入了人心。

关于桃花运,有正桃花与邪桃花之说,符合礼仪为正,败坏民风为邪。正桃花旺家,邪桃花败家。自古以来,在汉民族传统中,依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乐治世”思想。其中,礼为秩序与规则,乐为道德与涵养。当社会秩序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称其为“礼崩乐坏”。

宋儒朱熹认为,礼有体有用,体是“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用则体现于一个“和”字。所以,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既是遵从社会时风的中和之道,又离不开“以礼节之”规矩和仪则。这体用关系,亦如时风与节气一般,节气依地球公转年年如约到来,时风却未必时时相应气气相合。这相和与相悖的相互关系又与世道人心何其相似。人心若和,则不妄求,身心康泰;人心不和,苦乐随至,动荡不安。世人若能从这满眼桃花的惊蛰节气中静观花木而觉悟人生,重习礼乐教化,与节气和,与时风应,则身心康泰天下太平。

可身处于处处诱惑花繁柳密的都市中,有几人能心平气和遵礼而处之呢?大家不妨多读读《礼记》吧,或许你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题图绘制:晨报记者 周勇)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vF3AeHRoZjEDDSuSdzESqTSiaJWg7KxiagrLKRyKuWLrjnLzVyaicicNicQwUo7pIdv3q5o5dDjq5Wdw/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