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祛湿一碗粥
2014年2月19日
A09上海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岳强

今天节气雨水,是一年中降雨起始的节气,今年立春后,已下了近一周雨,还会再下多久?谚云:“春雨贵如油”,这绵绵密密下了一周的春雨还会贵吗?就像张宇唱的那首《雨一直下》,人们心情会好吗?
千百年来,人们依据节气雨水日的雨雪情况来预测后期天气,积累下许多气象谚语,如“雨水有雨百日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不知道这些气象谚语在四季缩成冬夏、节气紊乱失衡的时代里还有多少参考价值?
古《历书》中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更详尽地进行了说明:“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是说,雨水后冰雪消散万木复苏了,虽说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的身体在这水湿长期持续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有黏腻感,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心情也会变得抑郁烦躁。从中医角度看,这都是由于人的脾胃受到湿气所困而引起,唐代药王孙思邈提醒
“春时宜食粥”,在这时候,每天煲一锅“薏米祛湿粥”不失为一道应季美食。
薏米粥的做法很简单,但特别要提醒的是,薏米本身性凉,必须炒过以后祛湿效果才好。做薏米粥前,将买来的薏米放入铁锅翻炒至呈黄色有米香散出则可置入密封的容器里备用。煮粥前,取100克薏米洗净滤去杂质,再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投入约1000毫升清水的锅中。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即可食用。这是单味薏米粥的做法,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和体质添加芡实、红枣、党参、桂圆等组合,但最好不要添加大米,因为大米本身亦有水湿之气,会影响到薏米的祛湿效果。
民谚道,“春天喝粥,胜似补药”,到了年底的腊八又要喝腊八粥,这一年从头到尾怎么都是粥呢?这食粥传统其实与中医养生理论有关。从中医的角度看,粥容易消化易于吸收,代谢压力小,既可以补充人体水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食材的搭配起到补充能量和调养脏腑的作用。
宋代诗人陆游写过一首
《食粥》赞美食粥之妙:“世间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流传于岭南地区的《南粤粥疗歌》更似粥店点单用的粥谱:“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甚至于明人张应仿《论语》文体,托孔子之言写过一篇《粥经》:“小子何莫吃夫粥,粥可以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于富贵贫贱之人。
”可见简单一碗粥在历史传承中的丰富而有趣的内涵。
在万物萌发的春季,我们熬一碗粥佐餐,既温养了脾胃也起到祛湿减肥之效,何乐而不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