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谦言益语
谦言益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971
  • 关注人气:2,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不是一种答案

(2007-01-04 16:00:00)
分类: 半僧精舍
    农历11月17是阿弥陀佛的圣诞日,也是我十年前曾经出家一天的日子。《心理》(中文版)2007年2月刊约了我一篇关于信仰的文字,今天我把上半部分发到这里作为纪念吧:
 
信仰不是一种答案
1996年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我和荣荣、丁宁参加了这一届的体验。
 
 
      我对我的出生有一种潜意识的记忆:那是一个很狭窄的山洞,身后有一群野兽在追我,我本能的求生欲望使我从山洞里挤过去,一下子醒过来,我好像已经懂事了。这就是我最初的记忆,这个记忆伴随我很多年,直到十几岁才慢慢淡忘,所以小时候我一直对山洞、对行走地下的通道有一种天生的恐惧。
     还有一个很深刻的记忆就是我小的时候曾有一次发烧几乎进入昏迷状态,夜里爸爸背起我往淄博制酸厂保健站跑,但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却反方向走在酸厂五村山坡的一个小铁桥上,在漆黑的夜里跟爸爸的距离越来越远……突然,灯亮了,我醒了,在保健站里。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天生对环境对自我都很敏感的人,因为童年的这种体验让我一直对生命的另一面有一种窥探的欲望。大概在7岁前后,我曾经让爸爸托举着我尝试上吊的感觉,想知道到底濒死的时候有没有灵魂出窍。一直对生命的另一面——死亡怀着好奇之心,这应该是我后来信仰佛教的原动力吧。
     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一直回避着信仰教育、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但我认为,人这一生,对生活、事业和心理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就是信仰和性了,信仰是精神,性是物质,对人这个生命体,它俩就如同道家所说的太极中阴和阳的关系。
     现在,社会上对加强青少年性教育的呼声非常高,并且也有所落实,但问题是当下的性教育却落在了纯粹生理性的性健康教育,对于性伦理、性道德教育却未见任何有见地的理念和成果,其实,进行青少年性教育必须结合信仰教育,从“灵性、人性和兽性”三个层面展开人性化教育,如此看,从人性化教育的角度说,信仰教育才是立身之本。
     从信仰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宗教“信”是前提,但佛教却更推崇“疑”,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明白了、了解了再做出的信仰选择才会更坚定,这才不是迷信,反之则是迷信。
     对于中国人来说,选择民俗信仰的人远比选择宗教信仰的多。我觉得,民俗是满足欲求的,而宗教则是解脱灵魂。对我来说,寻找灵魂的栖息地远比现实的欲求更重要的多。而且,在我的生活经验中,信仰的选择对于我的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是从学校教育中得不到的。
(更多文字请看《心理》2007年2月号)
信仰不是一种答案
中间用120相机拍照的是十年前的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