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2009-04-02 10:29:35)
标签:
徐蕴芸文化 |
分类: 生命之花 |
希望
徐蕴芸
我们做医生的时候,常常被问:如果患者得的是不治之症,是否要告诉他/她?
这都是伦理学者闷在办公室悲天悯人的时候想出来的,我们根本不会从这种角度去考虑问题;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或者他的家庭谁更能接受真相,需要我们在面对面的时候去做出判断。有些病人根本没有什么直系亲属可以告知,有些病人跟他怎么解释也听不明白,有些病人嘴上说能接受其实内心脆弱得很,而有些病人如果不把病情有多重说明白了就不能好好配合治疗。大千世界众生相,没有苍白的电视剧那么模式化。
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让家属去告知病人,毕竟互相了解的人才懂得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时间和语气;当然我们可以帮助家属遣词造句、甚至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配合善意的谎言,目的都是让病人能坚强、愉快地配合治疗,获得最佳效果。
我的实习医生曾经告诉我,某一天她巡视病房的时候,患者紧张兮兮的指着输液袋上的Ca问是什么意思。
那一秒钟无数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
病人知道自己是Ca(癌)么?老病人了,应该是知道的呀,那他还问什么呢?我需要撒谎吗?……
仔细看了一下,输液袋上标注的只是液中钙(缩写也是Ca)的成分罢了。
“我笑着说是钙的意思,那一秒钟我看到他也笑了。”实习医生对病人的笑容印象总是更深刻些的,因为在我们这个过于著名的医院里,实在是看到了太多的苦难和悲悯。
我们每个人面对未知的未来,总是心存侥幸的;也不是真的以为自己有那么好运,只是,想挣扎一下,不抛弃、不放弃、不认输。
而我们面对他们被确定的未来,也是心存侥幸的;一项项的检查,其实更希望证明自己错了,如果我错了,我会更高兴。万一要面对黑暗的恶魔,如果可以帮忙粉饰、延迟、美化,多给一些希望,好像冬日雪地的阳光,虽然还是冷的,却可能让人看了心里温暖。
当然,一旦跌入深潭,就算我可以飞身下去做你的救命稻草,也只是陪你一起水深火热;能够防患于未然、站在河边不湿鞋,才是更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