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蕴芸
徐蕴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68
  • 关注人气:1,2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药

(2009-02-25 22:35:35)
标签:

毒药

徐蕴芸

文化

分类: 生命之花

毒药

徐蕴芸

 

在我的观念里头,中医的定义中似乎根本就没有“毒药”这个词,中华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入药,天上地下、飞鸟虫鱼,在祖国医药中只需要用量精准、加工合理,就可以变成灵丹妙药,在化腐朽为神奇之余,简直可以超级七十二变,完全匪夷所思。而西医强调的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国家级实验室苦苦钻研数十载、老老实实经过三期临产实验、每一个成分的分子式都可以写成精确的结构、连FDA也觉得科学到无可挑剔——那又怎样?药理研究中涉及一个重要名词叫做“半数致死量”,任何合理合法的药物都有一个这样一个数值,服用的药物高达这个量,就会有一半的服用者死亡,简直等不到吃死人就已经吓死人。

仔细一琢磨,其实殊途同归。无论西药也好,中医也罢,除了药物原料成分之外,用药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决定药物成为毒药与否的重要原因。某些药物,服过了量便成毒;某些药物,则是服用之后不能突然停止。某些药物则必须“手牵手”,没有合理伙伴则步步危机;某些药物有服用禁忌、配伍规矩、与其它药物断不可狭路相逢,行差踏错便后悔莫及,大概很多人都背过中药的“十八反”。

而始终背着恶名的一些众人皆知的“毒药”,如砒霜,在某些药方中也以极微量被大胆使用。在大仲马的名著《基督山伯爵》里头,瘫痪的老检察官因为预见到自己的孙女迟早会给家中的后妈毒死,竟然每天喂她少量的剧毒药物,使这少女渐渐耐受,某日真的被喂了毒药的时候,也大难不死逃过一劫。毒药非毒,实在是绝佳的平反例子。

英文里头有句有名的谚语,实在是有理之极: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中文里头对应的翻译是甲之佳肴乙之砒霜(其实是应该替砒霜正名的)。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同, 好像幼时的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松鼠小马大象过同一条河自然深度有差异;同样的药物,人家吃得好好的,不见得换你吃就一样平安无事;我自己服药的时候,总是胸怀一点神农尝百草的耐心和勇气。

说了那么多,在我脑袋里头,总是没有“毒药”这个概念,毒药对我来说,是著名品牌的香水,有一点点坏,是冒险和挑战。抱着这种心思看人生,毒药不成其为毒药,坎坷不成其为坎坷,失败不成其为失败……天地自然广阔得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忘·记
后一篇:绝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