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 张诚
下乡当知青时,住处附近有一位老农,是远近有名的抓黄鳝能手,闲暇时也跟他去田里学抓黄鳝。每次抓完黄鳝后,老农总忘不了抓几条泥鳅带回家放在黄鳝群里。他告诉我,黄鳝不爱动容易死亡,而泥鳅喜欢在黄鳝中上下钻穿,让黄鳝很不舒服,于是黄鳝就拼命逃窜躲避泥鳅,产生不停的运动使得黄鳝增添活力,进而延长了生命。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它告诉我们:要使一个团队保持活力,就必须让这个团队有危机感,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引入或制造一定的危机。
“三网融合”,在中国提了十多年,早就应该长大成人了,但现在他仍处在娘肚子里,个中原因,一是行业壁垒,二是部门利益。由于这两个原因,融合之事一拖再拖,争执了十多年,也搁置了十多年。
国务院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于5月20日下发了国发[2010]13号文件,明确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民间资本的进入给“三网融合”注入了活力,也给融合相关方带来了危机感,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石多鸟之举。
首先,给广电和电信企业带来了危机感。民间资本的进入,宣告广电和电信行业的垄断被打破。过去受政策保护的那“一亩二分地”也有了竞争者与自己抢饭吃,再抱着陈旧的观点不思进取,国有企业也将落入衰败的境地。13号文下发后,从两部门抛弃原有的不妥协路线,加快“试点方案”和“试点城市”出台以及针对13号文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可以深深地感到:活力在涌动、朝气在升腾,“泥鳅”效应得到了体现。
其二,可加快产业创新步伐。由于国有企业受政策保护较多,对创新能力要求不强,加上规模庞大,管理层次多,对市场需求反应较迟缓,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民营企业却恰恰相反,对市场的变化极为敏感,为了生存和发展,适时推出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便成为民营企业的基本准则。从产业发展实践来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常常是中小企业,成功了,国有企业随之转型跟进,进而带动市场的扩大和发展。民营企业在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加快了创新步伐。
其三,民间资本的进入可解决资金问题。“三网融合”使得广电系统可以开展电信基础运营业务,这需要升级广电有线网络并实施双向改造。这项工程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广电系统目前缺乏的正是资金,借助民间资本可有效解决资金缺口。
最后,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广电和电信的垄断时期,国有大企业的服务对象及产业布局主要针对的是大众消费,而小众消费及个性化消费却被忽视。民间资本追逐利润、小而轻灵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进入只能是那些有需求、有利润,而又无人问津的“绿地”。其结果是弥补了产业生态圈中的缺失,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链的和谐发展。
民间资本的引入,犹如在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中加进了一条“泥鳅”,给眼下正在为“三网融合”利益纠结的两部门敲响了警钟,制造了危机感,增添了活力,是国务院在布局“三网融合”这盘棋中下的一手妙着。
加载中,请稍候......